前兩天遇到個客戶,四十齣頭的大姐,每天早晨趕着送孩子上學,自己只能啃兩口麵包配咖啡。她說總覺得上午餓得快,下午忍不住吃零食。
我讓她把麵包換成水煮蛋加蘋果,一周後她發消息:“以前上午十點就找餅乾,現在居然能撐到午飯!”這種反饋我見得太多了,很多人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找對路子。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22年調查了1500名成年人的早餐習慣,發現習慣空腹吃完整蛋白和膳食纖維的人群,上午加餐頻率比其他人低63%。
這數據挺有意思,但具體怎麼落地?我這些年總結出五個早餐選項,全是普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食材。
水煮蛋配溫開水
雞蛋冷水下鍋,水沸後轉小火煮8分鐘,蛋黃剛好凝固又不發青。別小看這杯溫開水,喝的時候分三口慢慢咽,讓身體從睡眠狀態自然過渡。
有人嫌蛋黃噎嗓子,教他們用勺子碾碎拌點黑胡椒粉,照樣吃得順口。見過太多人用茶葉蛋代替,其實鹵料里的鹽分反而不好。
原片燕麥隔夜泡
超市貨架上那些即食燕麥片直接pass,要選顆粒完整的原片燕麥。睡前抓兩把扔進保溫杯,倒開水燜到第二天早晨,麥片吸足水分變得軟糯。
重點是不能加糖,撒一把烤過的核桃碎增加香氣。有些客戶抱怨沒味道,我讓他們試試加幾滴醬油——鹹味反而能壓住麥片的青草味。
無糖豆漿搭全麥饅頭
豆漿機提前預約,黃豆泡夠6小時才能打出細滑漿汁。全麥饅頭要挑表面粗糙、掰開能看見麩皮的,便利店那些黃澄澄的“全麥麵包”都是染色的。
見過有人圖省事用沖泡豆漿粉,那種結塊的粉末衝出來連豆腥味都沒有。
帶皮蘋果切片吃
一定要帶皮!削皮等於扔掉大半膳食纖維。選脆蘋果別選粉蘋果,切片後鋪在盤子里,用牙籤扎着吃比整個啃更不容易吃多。
遇到過客戶非要用破壁機打成汁,結果兩分鐘喝完三個蘋果的量,這能頂餓才怪。
蒸紅薯配淡鹽開水
選細長的煙薯25號,比圓滾滾的蜜薯纖維更細膩。切段蒸比整個蒸熟得快,水開後15分鐘關火,餘溫燜5分鐘剛好。
配的淡鹽水用筷子尖蘸兩下鹽就行,喝下去既補充夜間消耗的水分,又不會刺激。有人圖方便用微波爐轉紅薯,但表皮發乾發硬,影響口感。
這些選項的共同點就三個字:不費勁。不用計算熱量,不用買進口食材,更不用提前半小時起床準備。
我常跟客戶說,別把早餐當任務,它就是給身體發個開工信號。選對信號源,後續自然順當。明早試試看,從冰箱里隨便挑兩樣組合,說不定就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