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年少無知不當寶,當它們漸漸消失在人們視線中才明白都是充滿童年滿滿回憶的記憶美食。
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的河鮮現在在城裡可能花錢也未必吃得到了,那麼都哪些從前不值一提的“渣渣”們現在變成稀缺的寶了呢?
以前小河邊,溪池中隨處可見的河蚌,非沿海地區的小夥伴們可能童年都有跑到河邊、湖邊的淺灘上,深一腳淺一腳進去扒拉河蚌的經歷吧?
過去年代,尤其是到了夏天的周末,只要河水水位降了,河灘上必擠滿了人,大人帶着小孩兒穿着雨靴,有的穿着拖鞋或者赤腳進去,手裡拎着小桶,一扒就是半天。
大多數扒出來的都是比較小的,純粹小孩子圖個樂趣,但是也有專業扒河蚌的,深一點的地方扒出來個兒大的,回家鹽水裡泡一泡,吐吐泥沙,這可是一道極其營養的大菜。
雖然扒着費勁兒點,但是那時候這可是純天然無公害污染的野味兒,關鍵是不花錢啊。
可能不花錢的東西並不受人重視吧,小時候這東西並不討人喜歡。
甚至還一度被人說重金屬含量超高。
我想說,如果是近十幾年時候這麼說認可,30年前的話,工廠沒幾家不說,一個地方汽車都沒多少輛,要說重金屬高,就有些牽強了吧?
而到了現在搖身一變身價上漲成為市場上小販們的壓箱寶貝。
而他高昂的價格並沒有讓美食家們望而卻步而在市場上還是備受消費者喜愛,有甚者會花高價購買只為滿足於那一口鮮美河味,肉質鮮美,Q彈緊實肥厚鮮美做法可謂是五花八門。
紅燒,爆炒,燉煮都可一口入魂帶你回到兒時味道,它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不僅好吃營養價值高,作用廣泛可作為魚類、禽類的誘餌禾家禽的飼料,可謂渾身都是寶。
而且好玩,現在市面上的養殖者打着可在其中偶爾可在蚌中開出小珍珠,因此河蚌還有一美稱“珍珠之王”,美哉!
體型細長擁有美麗纖細的前腿,頭胸粗大彷彿有幾塊胸肌,後部逐漸細可謂是味道極佳。
在過去,物流不發達的時期,海鮮在國內中部和北方地區屬於稀缺的食材,除了一些地區的招待所或者一些高級點的飯店會有,這些地方的老百姓日常吃海鮮的概率是很低的。
哪有經常能吃到現在大個頭龍蝦、蟹之類的。
那這些地方的人都吃點啥?
所謂“靠山吃山”,內陸地區沒海,但是有河流湖泊啊。
那時候其實內陸漁業養殖也不是很發達,大多數集市上賣的都是河邊的漁民捕撈的野生魚蝦。
對,這就提到過去人們常吃的小河蝦。
河蝦是青綠色,在水中不易被發現且遊動靈活所以河蝦不僅體態優美營養價值更是高。
別說,那時候經常見到的就是熗炒河蝦、干炸小河蝦這樣的菜品。
小河蝦個頭小,都是那種專門捕蝦的網,一下就撈很多。
這種不像別的大個頭蝦類烹飪之前需要清理下,去殼什麼的,直接清水淘洗乾淨後就下鍋了。
現在依然能回味起過去小河蝦配着韭菜葉等青菜熗炒的鮮美味道,還有裹着麵糊直接下油鍋里炸成金黃里透着紅,非常過癮。
而且是整個蝦全部吃的,據說小河蝦的蝦皮含鈣量是非常高的,是補鈣佳品。
但是隨着時代變遷,生態環境不如從前那般好,水質被污染的嚴重,加上人們需求越來越大對這美味的過度捕撈,導致河蝦數量在逐步減少隨之而來的便是價格的高漲,這便是常說的物以稀為貴吧!
小編也是很多年都沒有吃過這種小河蝦了,很少飯店有這種食材。
所以這道在30年前和夥伴在農村嬉戲溪邊,河邊隨處可見的河裡小動物對於現在來說還能嘗上一口對於味蕾來說也是相對難得的美味體驗了。
現在的難能可貴是小時候簡單的小幸福。那一口河蝦肉質鮮嫩,味道鮮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
那時候就算是最簡單的烹飪加點蔥姜蒜爆香在進行無論爆炒還是白灼的工序都是一道美味佳肴小河蝦的鮮誰能懂啊!
禾花魚又稱禾花烏鯉這種魚因以落入水中的禾花為食,不需要餵食其他飼料因此得名如此美妙的名字。
也因為它的名字為當地桂林吸引了不少各地遊客紛紛來此,就為品嘗此美味由此禾花魚。
不僅是桂林全州縣的特產還是桂林市十大名牌農產品之一,在以前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到江南地區,在吃飯時當地政府地方官就進豐上一道禾花魚,當時皇帝一嘗是在宮裡沒品嘗過的佳肴便好奇的開口問道,這是什麼魚?
地方官 回答道,這是當地特色魚名叫禾花魚。
乾隆又問:何謂禾花魚?
地方官說道:農民們會把魚兒放在稻田裡養殖。
以覓食水稻掉落水中的禾花為食,所以吃起來不僅沒有土腥味還有股禾花香氣。
乾隆聽後大悅道:這禾花魚確是民間佳品。從此禾花魚就成了每年都會上貢的當地土貢品。
然而當地還有着“禾花魚下酒,見着不走”這樣的諺語,可見禾花魚是非常受人喜愛的。
而在過去30年前還常會被誤會成小雜魚,在水稻田裡經常會看到它們的身影。
小孩子們就會用刀叉或者雙手捕撈,就在河邊簡單撿起一堆石頭架起一個簡易版本的烤火架子,不需要任何調料就憑藉禾花魚本身的鮮甜加上淡淡的鹹味就是一道美味的佳肴因其肉質鮮嫩滋味美妙還有着“水中人蔘”之稱。
過去魚苗撒到稻田裡,哪有什麼飼料、污染什麼的,真的是純天然的才是最美味的。
而現在再吃這種魚,始終都找不到過去的感覺和味道了,真的不知道是味蕾變了,還是魚變了,還是做菜的料變了?
還有一種魚。
章公魚也稱山花魚又有稱星光魚等,由於章公魚身上有灰色斑點,頭大身體表面光滑,體型長經常被誤認為是泥鰍,那你可就錯了。
它可比泥鰍兇猛多了,它們之間存在自殘行為,由於有雌雄差異所以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很大,雄魚一般比雌魚大,並且體型大的魚搶食快。
吃得多長得快。
所以在食物不夠或者魚的大小差異懸殊的話就會出現同類的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現象。
而且它們不僅脾氣不小而且喜歡藏於石頭縫中躲貓貓,並且它們喜歡夜行,是水中貓頭鷹,終日隱藏在石頭或者幽暗的深潭中章公魚不像有些魚兒容易暴露自己,白天潛伏晚上覓食,不易被發現。
因其它們用靈活走位不僅在河裡佔有一席之地。而且由於難於捕食更是在人們的餐桌上有相當的地位。物以稀為貴唄。
一般很難品嘗到屬於它的美味。而在人們眼中,章公魚肉質細嫩滑爽,營養價值豐富,有滋補強健身心,活絡血管生肌,補脾胃強腎的食療功效。
一般野生的章公魚喝着自然的野山泉水吃着水中的自然資源的野生蝦魚長大得天獨厚的生長資源培育出它比淡水魚類的肉質更加新鮮可口,味道鮮美而且還沒有腥味,是煮湯時可以不加蔥姜去腥味的淡水魚。
含有非常豐富的氨基酸,能養血滋陰、益氣強身、補心通脈去熱補精,並有促進癒合傷口的作用,是身體虛弱、術後康復及產後恢復體力者的首選。
因而有着“魚中珍品”美譽。
但是,現在吃的這種魚都成人工養殖的了,且以次充好,標着野生的價格賣人工飼養的。
還有一種酷似牛尾巴的魚,因此得名牛尾巴魚,它的身體在陽光下泛着黃光真是金黃燦爛,彷彿像個大金元寶又被當地漁民稱之”招財魚、富貴魚”。
在過去,像這種成色的魚,因為個頭小,通常也做不成什麼硬菜,所以並不受大家所抬舉。但是,如今野生的少了,在大家了解了它的營養價值之後,反而成了熱賣品了。
它屬於淡水魚主要棲息在底層水域,因此野生牛尾巴魚價格也在比較高的地位上,目前價格有的高達200元一斤,因為相比於黃辣丁,牛尾巴魚就會相對稀少一些,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牛尾巴魚就不同,常見的價格最低也要賣到五十上下,黃河邊產出的牛尾巴魚,價格更是能賣出高達500每斤的高價!
甚至於可能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也正是由於牛尾巴魚的價值高不僅營養豐富脂肪含量高肉質更是上乘,所以即使價格高還是很受消費者追捧因此也是很多人在餐桌上所追求的美味之一。
然而真正懂魚的知道它的珍貴程度因此牛尾巴魚肉質鮮美適合用來熬湯,熬煮出來的湯色奶白像牛奶一樣,不需要加太多佐料也能在這一口湯中品嘗到它的美味。
你們喜歡吃小龍蝦嗎?眾所周知,小龍蝦是一種入侵的物種,剛在國內發現的時候,人們並不喜歡,殼硬不說,肉還少。
因其生長在污泥里,扒出來光清洗都老費勁兒了,忙活半天就吃那麼點肉,相比其他蝦類,味道還差很多,真可以稱之為“髒亂差”。
可是後來充滿智慧的人們研究出它的美味吃法後就開啟了它的巔峰時代,人們對它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從人人喊打到了變成都爭着變法的研究其養殖之道到後來更是成為夏天哈啤酒的必備菜單之一。
有的地方甚至專門做蝦尾。
一舉獲得夏季最受歡迎獎,雖然看起來樣子類似蟲子,身體也沒什麼肉,但是愛吃的吃貨們還是絡繹不絕的在菜單上選擇它,即使價格都在三四十元一斤依舊抵擋不住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
那你知道嗎,我們中國也有屬於我們自己國內土生土長的小龍蝦那就是蝲蛄。
它就是東北地區的大頭蝦,在20年前也是常見的一種河鮮,不僅比小龍蝦乾淨而且更加美味可口,但是當時很少人吃過它。
然而蝲蛄雖然外表形似小龍蝦但是它可比小龍蝦乾淨多了,我們也都知道小龍蝦對於水質甚至環境並不挑剔,嚴重污染的區域水質下小龍蝦也能生存。
但是蝲蛄不同,它喜歡待在水質清澈,乾淨的河裡,也由於蝲蛄對水質要求嚴格,生長緩慢目前還無法實現人工養殖,在東北地區居多也稱東北小龍蝦,當地人十分喜愛,因此東北還有道佳肴——蝲蛄豆腐湯,用蝲蛄的頭打碎放點簡單的佐料就能煮出一鍋嫩如豆腐的湯,湯濃味美。
所以,小夥伴們,南方地區的小龍蝦和東北地區的蝲蛄你們能分清嗎?
作者觀點
這幾種河鮮可能只是眾多河裡盛產的美味當中的冰山一角。
但是,我們恍然間發現,過去常常能吃到的東西,現在很多年都見不到,或者說很少吃到了。
這就說明,或許它們正在逐漸消失。
和其他事物一般,一旦被人惦記着好就會被不斷索取甚至於不顧其發展的現狀,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和災難。
特別是對於我們這麼一個擁有美食歷史悠久的大國來說對於飲食文化的注重和認真,對待食材的重視來說一道菜品好不好會不會受歡迎取決於食材是否新鮮是否好尤為重要所以頂級是食材即使價格昂貴對於吃貨來說也永遠不會是問題,即使有着高昂的價格也會有人絡繹不絕的去尋找。
也在此呼籲廣大網友們關注身邊河鮮美味關心自然生態環境不僅是保護自然界的穩定更是保護人類的生態健康,讓這些美味能一代一代的讓我們的後輩所認知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對於我們的饋贈!
文/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