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餐飲巨頭來說,擴充市場是必然要做的,不只是海底撈和西貝等。前幾年一些一二線的品牌也陸續往下沉市場走,但基本都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市中心,也就是人口要有一定的規模。但再往下下沉,基本就很難了,或者說時機還沒到。
有關注餐飲的人回老家的時候應該也有發現,老家也多了一些小規模的連鎖店,但基本都是由當地人做起來的一些連鎖餐飲。規模最大也就二三十家店,開在周邊的鄉鎮集中的地方。而大的連鎖餐飲,包括茶飲,很少,或者開了後也倒閉了,為啥呢?
這裡面有幾個因素。
第一,口味的因素,鄉鎮的人基本就是本地人了,基本沒有或者很少離開自己的市區,所以口味只能吃慣當地的菜品,其他外來的產品要麼經過改良能留存,要麼很難被當地人接受,就不要說去消費了。而大的連鎖餐飲,產品和口味都是統一的,沒辦法一個鄉鎮提供一個味道。
第二,配送問題,大的連鎖餐飲優勢就在於統一採購,統一配送,從這裡面去提升效率,節約成本,而鄉鎮距離第一個是遠,第二個是很難集中,一個鎮最多可能就開一個店,而鎮與鎮的距離可能相聚幾十上百公里,即使建立倉庫用來提高配送效率,從投資回報率上去計劃,也並不划算。一個倉庫和車輛,均是一次不小的投資。
連鎖餐飲有個特點,就是聚集性開店,像廣州有些連鎖品牌,人口密度大,有這個需求,有這個市場,所以可能一百米內都能開兩家,這樣配送成本就非常低。而鄉鎮人口密度本身就低,人流聚集的商圈又少,很難實現聚集性開店。
第三,管理成本高。鄉鎮不像市區,交通便利,你管理人員可以方便巡查,一天檢查五六家都沒問題,而鄉鎮,一天可能路程來回,只夠檢查兩三家,這個成本也要高很多。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口味的問題,即使你願意出這個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顧客不接受你的產品,產品賣不出去,一樣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