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駱香茹
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食鹽,近來迎來了眾多五顏六色的“進口小夥伴”——鹽之花、喜馬拉雅粉鹽、波斯藍鹽、美國夏威夷黑鹽、德國阿爾卑斯山低鈉鹽、法國灰鹽等進口網紅鹽“競相登場”,在電商平台上熱賣。
包裝精美、形色各異、自帶異域風情的進口鹽們價格奇高——普通食鹽均價多在3.5元/500g,而某款380g的喜馬拉雅粉鹽售價為49元,100g的鹽之花售價高達128元,是普通食鹽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高價進口鹽物有所值嗎?花高價的消費者是為更健康的生活加點“滋味”,還是僅僅為一個美麗的名字買單?進口鹽是“智商稅”嗎?
看上去很美,買起來很貴
在某品牌鹽之花的宣傳頁面中,品質、珍稀、酥脆是招徠消費者的關鍵詞——
“傳奇食材,鹽中瑰寶”
“英國皇室御用牛排鹽,它才配得上你的品質生活”
“生而不凡,貴族首選”
“鹽之花賦予食物豐富的口感,加之產量稀少,深受皇室的寵愛,成為白金漢宮烹飪御用調味”
“片片酥脆,回甘悠長”
“一勺鹽之花,廚房小白變大咖”
……
諸如此類的廣告語和精心搭配的圖片,俘獲了不少人的心,在商品評價里,不少買家給出好評——“很美的鹽”“的確和普通鹽不一樣!不愧是高端貨”“非常高級的包裝,很有質感而且口感酥脆”,當被問到“鹽之花和普通鹽有什麼區別”時,一些買家表示“口感上區別不大,略甜,鮮。但是更健康吧!”“高級,吃着心情都會好”。
而類似的廣告語也出現在喜馬拉雅粉鹽的商品宣傳頁面中——“唯有乾淨生產的喜馬拉雅天然鹽才是真貴族”“因其天然含有的鐵、鉀、鈣等均衡礦物質而呈現動人的粉紅色,完美保存遠古的均衡和純凈”“歷經數億年地殼變動的擠壓與高溫,無污染的遠古海鹽與地殼深處的礦物質結晶而成……”
在這款商品的評論區中,也有買家表示:“小貴,味道就是鹽的味道,感覺不出喜馬拉雅來。”對此,商家則回復:“喜馬拉雅鹽也是鹽,主要的味道還是鮮味,只不過要比普通的精製鹽味道淡一些,然後要鮮一些,礦物質比較豐富,無污染無化學添加,對腎的負擔小……”
總的來看,除去所謂的“品質”“貴族”“珍稀”等花哨的廣告語,高價進口網紅鹽的賣點無非是——好看且含有礦物質,口感略有不同。對見慣了白色精鹽的國人來說,五顏六色且形狀各異的進口鹽,自帶異域風情不說,還號稱“富含礦物質”,自然吸引了不少追求更健康、更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
問題在於,高價進口鹽漂亮的外表是肉眼可見的,但所謂的“天然”“含有礦物質”“回甘悠長”“更健康”等優點真的不只是噱頭嗎?
網紅鹽也只是鹽,進口食鹽不必非得“進口”不可
我們常吃的普通精製鹽和進口高價鹽究竟有什麼區別?鹽越貴,就意味着越健康嗎?進口鹽中的礦物質能被人體吸收嗎?
想要解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弄清楚我們日常吃的鹽究竟包括哪些成分。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范志紅表示:“消費者平常所看到的鹽,無論是哪一個品種,其中含量最大的一個成分都是氯化鈉,高價的進口鹽當然也有不同的種類,其中有一些進口鹽含有不同的礦物質。”
范志紅強調,無論是精製鹽還是進口鹽,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差異不大,部分進口鹽確實能夠提供更多的礦物質,也能被人體吸收。但通過平衡膳食,人們也能夠攝取進口鹽中所含有的鈣、鎂、鉀等礦物質。“所以說它(進口鹽)不是必需的,在營養上可能有一些錦上添花,但並不是非有不可的事情,也不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必須要經過的一個途徑。”范志紅說。
因此,從成分來看,進口鹽和普通鹽相差無幾,分不出高下,畢竟網紅鹽也只是鹽而已。
至於進口鹽主打的“天然無添加”的賣點,范志紅表示,由於鹽本身就是天然防腐劑,因此精製鹽中並無過多添加劑,大部分精製鹽中僅有少量抗結劑,防止食鹽結塊,並不存在安全問題,消費者可放心選用。如果消費者想要購買天然的鹽,也大可選用價格低廉的日晒海鹽。
記者觀察到,在電商平台,“天然”“不添加抗結劑”也出現在部分國產精製鹽的商品頁面中,某品牌天山湖鹽標註“未添加抗結劑”“天然純凈”的鹽,300g僅需3元。形狀不同於普通精製鹽的雪花鹽,售價也僅為3.5元/250g。
不必一竿子打死進口鹽
既然網紅進口鹽並沒有比普通鹽更健康、更天然,所謂的賣點也僅限於漂亮的包裝、五花八門的顏色與形狀、充滿異域風情的美麗名字,那麼購買高價進口鹽的消費者就是在交“智商稅”嗎?
記者注意到,在高價進口鹽的商品評論區,多數買家出於裝飾或增加口感的需要,將進口鹽用於烘焙麵包和煎牛排等西餐,認為進口鹽“顏值很高”“錦上添花”,也有買家表示“比較貴,不太推薦,普通海鹽就可以”,可見,和進口鹽的鹹味相比,消費者似乎更在意其精美的包裝,多樣的顏色和形狀。
“我不認為這就是‘智商稅’,有的西餐大廚專門收集世界各地的鹽,把不同的鹽與不同的菜品融合起來,提升菜品的整體口感。某種意義上,這是一部分消費者需要消費升級的表現。另外,進口鹽有各種顏色,放在廚房裡還能起到軟裝的作用。”范志紅表示,“如果消費者覺得這不是一個經濟負擔,也無可厚非。”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也認為,各種顏色、形態的進口鹽不僅有基本的食用價值,還具有觀賞價值,對部分消費者而言,這也是一種心理體驗。進口鹽的熱賣說明人們的消費水平提升了。只要進口鹽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就沒有必要去過多干預。
在鹽極大豐富的社會裡,應該允許人們為一個美麗的名字、多樣的“鹽”色買單的自由,前提是——消費者們清楚地知道,高價進口鹽並不比普通鹽更健康、更天然。當然,如果只為跟風,那麼則大可不必花大價錢,追逐同一種鹹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宇
審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