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看貴州,貴州出好酒”,貴州之所以能成為美酒之鄉,似乎有着天然的優勢,酒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健康文化,四大文化相互疊加,為其發展白酒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沃土。
所以在其精妙絕倫的山水中,孕育出了無數美酒佳釀,這裡除了萬年老大茅台,又有一眾各具特色的白酒品牌。
但是這其中也有一類白酒,曾經輝煌一時,都是黔地佳釀,卻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逐漸沒落,猶如美人遲暮,成為了“過氣酒”。
尤其是這3款酒,都是難得的好酒,可惜了。
董酒
說起董酒,其遭遇很讓人唏噓,曾幾何時,一句“不喝董酒不懂酒”的經典廣告語,讓它被擺上了千家萬戶百姓的餐桌上。
作為我國董香型白酒的代表,其風味獨特,酒體色如水晶,入口醇厚濃郁,落口綿柔回甘。
其原料與工藝上更有雙絕:其一是在酒體中加入多種名貴草藥和動物滋補物,其二是雙醅串蒸的獨特工藝。並且它的原料配方與釀造工藝,曾數次被列為機密。
但是後來,其配方中的很多原料已經被禁止採用,“老董酒”的風味也失去了靈魂。
輝煌時它與茅台並稱“貴州雙雄”,但多年後的今天,曾經與之並肩的“兄弟”,已經成了行業巨頭,獨留它孤獨的身影空悲嘆。
木台厚道酒
木台厚道酒可謂“系出名門”,它是由茅台老廠長李興發唯一的女徒弟、著名的“茅台八仙”之一馮小寧,親自帶隊釀造的。
熟悉茅台歷史的酒友,大概都聽說過“異地茅台”這段往事,馮小寧就是這個項目的核心成員之一,後來項目失敗,證明了“出了茅台鎮,釀不出茅台酒”。
正是茅台鎮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茅台酒不可複製的優勢。所以在籌建木台厚道酒廠時,馮老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將廠址定在了茅台鎮核心產區。
此酒原料上精選茅台鎮特產的小紅纓高粱,這種高粱支鏈澱粉含量高達88%以上,比普通高粱所釀出的酒更加綿長、軟甜、糧香濃郁。
在釀造工藝上除了遵照茅台酒12987的工藝標準,馮老還將早年跟隨老廠長李興發學習來的勾調技術,發揚光大,並運用在其中。
她在此酒5年以上的基酒中,加入了10年以上的老酒,精心勾調,使其風味與茅台非常相似。其香氣典雅細膩,入口微酸,豐滿的糧曲香與花果香交織在一起,呼吸之間都充滿了怡人的香氣。
這樣出色的品質,本應有着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且90年代“廣告酒”的風潮,本是一次絕佳的出圈機會,可惜它沒能抓住,在外部巨大的衝擊下,如今只能蜷縮在貴州地區。
貴陽大麴
貴陽大麴最初的“家底”比起茅台來都毫不遜色,其酒廠前身是新中國成立後,集合了貴陽地區140個大小釀酒作坊的技術力量,成立的貴陽市聯營酒廠,後來改名為國營貴州酒廠。
在當時無論從技術力量,還是地理環境各個角度來講,它都是整個貴州省實力最強的酒廠。貴陽大麴一面時,便是出道即巔峰般的存在,獲得很多國內、省內各種重量級大獎。
其酒體清澈透明,香似幽蘭,入口醇厚綿柔,落口醇甜爽凈。
只可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濃香型白酒比貴州濃香型白酒更受市場歡迎,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它在慘烈的競爭中節節敗退,逐漸從“當紅炸子雞”淪落為過氣“名酒”。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態,想必這3款白酒的遭遇也是如此,他們曾經創造過輝煌,也許現在只是中場休息,再回巔峰也未嘗不可,不知道你喝過幾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