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3月26日消息(記者 王子遙)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加快構建新能源體系,共創世界綠色未來”分論壇正式舉辦。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董事長宋海良在會上表示,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需要從供給端與消費端共同發力,更需要廣大企業將自己置身於其中,以創新為驅動,身體力行地去向“綠”實踐。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宋海良董事長。記者 曹志 攝
宋海良認為,推動綠色轉型,實現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必須要有戰略思維,站在全球的角度用國際的視野與系統的思維去轉型,不能僅僅就某一個點、某一個面來解決問題。而從規劃設計到最後的運營時,也要一體化的思考,不只是考慮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儲能的橫向一體化,還要考慮它的綜合化,包括跨行業、跨要素、跨區域綜合化的考量。
在他看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解題”思路。“新能源體系構建過程中,我們需要去考慮風、光等新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與不連續性,因此我們必須要發展儲能,所以要有一體化的儲能方案。”宋海良稱,氫能是考慮儲能一體化時可以運用到的優秀介質之一,中國能建也積極在公路、鐵路、港口、機場、航道、船舶等六大領域探索新能源體系的融合與應用,其中,由其在公路領域建設的風光儲用一體化設備已經在11個省份進行試點推廣。
“我們一直說要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綠色轉型與發展,那該怎麼實現呢?我認為,作為企業我們都應該把自己‘擺進來’,走出一條綠色發展轉型之路。”宋海良表示,新型能源體系一頭連着經濟命脈,一頭連着國計民生,推廣的意義十分重大。從供給側,供應的電力系統與新能源體系一定要是多元的、綠色的,如綠電、綠氫、綠熱供給等;而在消費端,不光是化工、建築、鋼鐵等傳統工業領域,其他端口也都要進行綠色的替代和轉型。“這其中我們離不開的就是創新,技術的進步需要創新的引領。我們需要圍繞降碳、減碳、去碳,通過產學研用的統一,用創新引領驅動整個技術的迭代升級,推動一系列的綠色技術革命與創新。”宋海良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