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一直以來,國家也在不斷完善中小企業法律政策體系,謀劃推出更多精準政策舉措,來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就在昨天(3月24日),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公開發布,那麼新修訂的《條例》和此前相比,有了哪些調整呢?
明確各方職責
加大治理拖欠企業賬款力度
新修訂的《條例》和之前相比,明確了工作職責,細化規定國家和地方層面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等有關部門的職責,強化了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大了治理拖欠企業賬款的力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周學峰:強調了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內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負總責,增加了相應的工作措施,比如說函詢、約談、督辦、通報等,加重了責任追究力度。

《條例》還強化了款項支付責任,明確付款期限要求,增加規定大型企業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在允許合同對付款期限進行約定的同時對不合理的約定施加限制,明確禁止“背靠背”條款。鼓勵大型企業自願公開承諾對中小企業的付款政策,包括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
此外,《條例》進一步完善了監督管理和投訴處理措施,明確受理投訴部門、處理投訴部門、投訴人、被投訴人等各主體的權利義務及投訴處理時限,並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補充完善了相關法律責任。
填補制度漏洞
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專家表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自2020年9月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部門職責不清,對於拖欠企業賬款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的約束力度不夠,存在一些制度漏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周學峰:針對《條例》原來實施過程當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治理手段偏軟的問題,這次《條例》修訂也增加了相應的工作措施。以問題為導向來填補這些漏洞,從而更好地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
此外,專家指出,在原有《條例》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大型企業在與中小企業進行交易時,會濫用其在交易中的優勢地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周學峰:一些大型企業會約定一些不合理的付款條件、付款期限等。所以這次《條例》修訂的時候也加大了對於大型企業的約束力度,把先前在開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當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上升到新的法規層面,予以制度化。
健全法律體系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周學峰:我們制定和修訂這個《條例》的重要目的就是幫助中小企業儘快收回相關賬款,從而加速流通。這不僅對於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意義,對於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據了解,我國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國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拖欠企業賬款問題,曾多次提出“健全預防和清理拖欠企業款項的常態化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律法規體系”,《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也提到“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
專家表示,此次《條例》修訂,也是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立法舉措,將有助於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央視新聞)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