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IMF原副總裁朱民: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

2024年05月15日08:10:42 財經 9854

隨着應對氣候變化在越來越多國家形成共識,能源和經濟轉型正在成為關鍵。

未來幾十年,在全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將有數十億人需要可靠的電力供應,這些電力由化石燃料還是可再生能源提供,至關重要。

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讓世界仍有機會將全球變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的範圍內。綠色低碳經濟也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故事。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汽車等重要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首位來自中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管理層成員,朱民一直有着廣闊的國際視野,他曾在約翰斯·霍布金斯大學、世界銀行政策局、聯合國開發署等國際機構都有過研究經歷。近年來,他尤其關注低碳經濟轉型議題。

專訪|IMF原副總裁朱民: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 - 天天要聞

朱民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在參加能源基金會交流活動期間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談及了他對於全球經濟形勢,能源轉型、“新質生產力”等重要議題的最新思考。

以下為專訪全文:

今年是平穩之年

澎湃新聞: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g20先後表示全球經濟在2024年有望實現“軟着陸”。您此前認為今年將是一個經濟上的“平庸之年”,您是如何解讀的?

朱民:我認為謹慎樂觀是一個很好的觀點。背景是之前擔心全球經濟的衰退,現在通脹得到了控制,俄烏和中東的衝突並沒有引起能源危機,中國的經濟還是在穩健地發展,所以幾個因素加起來,今年的經濟很可能是一個平穩之年。

我曾說過今年可能是一個經濟上的“平庸之年”,因為它沒有很大的上升動力,但也沒有很多下滑,穩定在3%左右的低增長。世界經濟中長期趨勢是一個低增長的趨勢,我們是在一個周期的末端,理解這一點很重要。最新imf聲明表明我們在避免衰退的風險,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綠色經濟對全球的影響是正面的。綠色經濟發展永遠是一個前前後後不斷波折的過程。因為技術在不斷變化,供給和需求永遠不會完美地匹配,所以一定是不斷地在調整中發展,進進退退,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

澎湃新聞:這一趨勢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進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存在着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對中國而言,又意味着什麼?

朱民:去年cop28氣候大會以後,全球進一步推進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把綠色經濟看作全球新增長的重點和核心競爭力,各國都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和發展,當然這也會加大競爭,但總體是個好事。

全球經濟穩定對中國是好事,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經濟環境。但是在經濟穩定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正處於一個走向人均高收入階段的過程,這是一個典型的結構調整過程。

我們傳統的三大經濟增長動力: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和出口基本上已經弱化了。基礎設施投資一直很高,但回報率越來越低。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佔gdp比重大概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3倍,這個其實佔比過高。

房地產這一塊很清楚,2019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7億平方米,現在已經跌到11億平方米。而且人口結構在變化,老年人多年輕人少,總人口在減少,所以房屋的需求客觀上在下降,過去的高速發展要調整。它還會是個重要工業,但不再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

出口,特別是在中美摩擦之下受影響很大。現在中國的光伏組件都沒法出口到美國,只能大量轉向墨西哥,所以去年的出口以美元計算幾乎是零增長。

在全球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會轉向新的增長。第一就是國內消費,第二是製造業升級換代,第三是綠色和碳中和。今天我們看到,“綠色”對消費和經濟增長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會需要更多的綠色消費,推動消費升級。從增長來說,我們需要大量的綠色投資、綠色產業,比如說現在光伏、電動汽車、電池和風電都起來了。

現在我們國家的光電成本很低了。在全球,中國新能源走在很前面,去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217gw,超過全球新增裝機的50%,估計今後幾年中國會繼續維持力度。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佔全球50%以上,中國還會繼續走得很快,這將成為一個新的動力。綠色碳中和是未來中國經濟生產的重要方面,這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故事。

“新質生產力”基於創新

澎湃新聞:今年的“兩會”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您對此如何理解?您認為這對於綠色低碳領域的發展將意味着什麼?

朱民:當中國的綠色產業成功發展的時候,我認為依然有一些挑戰存在。首先是在太陽能發電方面,我們沒有足夠的吸收使用這些太陽能發的電,特別是在西部省份。那裡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低於煤電,但缺乏配套的電網設施,沒有一個電網系統把電力輸送到東海岸更需要電力的省份,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國際挑戰。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對於中國綠色“新三樣”出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限制。

第三個挑戰是技術上的快速進步,例如在光伏材料和電池等領域。如何能夠趕上新技術快速的發展?

當我們談到“新質生產力”的時候,是基於創新的,系統的方式,因為我們希望確保所有這些挑戰都能夠一起解決,一起發展。

我們需要在快速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整個電網系統,建立分布式的系統,確保電力能夠從一個地區傳送到另一個地區。很多私營企業進入到其中建立了一些平行的系統。中國主要電網系統都是國有的,但必須揉合其他系統並行存在,這一點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們還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和談判來重置綠色貿易的作用。歐盟從去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碳邊境關稅。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最終會產生什麼影響,但無疑對企業未來發展和生產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國際對話來解決,我們不希望看到綠色貿易剛剛開始,就陷入到一場巨大的貿易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去年中國出口的光伏組件量上漲了100%,但價格下降了50%。所以收入依然持平,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目前中國在全球光伏組件市場份額超80%,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國際合作。

向舊經濟發出信號

澎湃新聞:目前國內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在金融領域需要哪些改革和創新以提供更好的支持?

朱民:我認為有幾個問題。首先是要改革電力市場。整個事情的質變將是市場和政府的合作。你需要向舊經濟發出一個信號:那就是雙方是可以共同獲利的。但目前的電力市場開放非常有限,它過於狹隘地只關注傳統電力部門,尚未形成包括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參與的鼓勵機制,並沒有反映真實的新能源入市後的電力價值,不是基於市場選擇的。

因此,我認為進一步改革市場變得日益緊迫,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要向整個經濟社會發出極其明確的信號和政策導向,使其能夠理解這是實現“雙碳”目標過程的代價,也是通向未來的代價。

第二是必須開始建立收取跨境費用的機制,這是歐洲聯盟排放交易體系的基礎,中國和歐洲有着巨大的差別。原因不是因為成本不同,而是因為機制不同。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遵循國際慣例,接近國際機制。

因此,我認為,對碳排放進行適當定價的改革將發出強烈的信號,既能激勵企業,也能降低企業成本。沒有這個基礎,是很難進行綠色投資的。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中央銀行在氣候變化方面有特別的信貸,這是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一個財政政策,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入到這個體系中來支持市場。

我們大概估算了一下綠色債券的發行成本,比如上海的一隻綠色債券發行成本比市場上的同類債券利率低了約75個基點,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為什麼一個私人公司要發行票面利率低75個基點的債券呢?但好消息是綠色項目的風險較低,回報率較高,所以這可以彌補綠債發行利率較低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資金。我們的舊資金傳統上來自四大來源,而“混合制”非常重要。如何能夠讓政策和市場主管機構共同合作,妥善規劃融資結構,以滿足潛在的風險結構?這需要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的新思維,需要一個新的氣候風險管理模式,需要一個新的監管框架,需要強制執行。目前碳信息披露仍是自願性的,但會逐步轉向強制性的披露政策。

我認為這些都是關鍵問題。資金很清楚是有的,很多錢就在那裡。我們需要的是金融工程師,需要一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使這些錢看起來是公共的,可以從金融領域進入到應用和生產領域。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