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力創通、萬豐奧威、宗申動力
飛行,是許多人的暢想,低空經濟將它變為常態。
最近,低空經濟催化不斷。
一方面,國家持續有相關文件落地,成為支持低空經濟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前兩天,北京也出人意料地發布低空經濟行動方案。
另一方面,產業端億航智能獲得全球首張eVTOL生產許可證,國內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萬豐奧威、中無人機、峰飛航空均有eVTOL完成試飛,刺激着資本市場的神經。
短期內低空經濟商業化落地沒那麼快,但拉長時間線看,低空經濟絕對是一條萬億藍海賽道。
據估計,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26年就有望破萬億,到2030年更將達到2.5萬億元。
那麼,低空經濟產業鏈上哪些領域值得關注呢?
低空經濟都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整機產品和下游產業融合三部分,而目前還處於研發試驗階段,說產業融合為時尚早,因此我們主要關注中上游。
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用於製造機身、尾翼等結構件的一些高強度且輕質的碳纖維材料等,對應公司有中復神鷹、安達維爾、光威復材以及安泰科技。
零部件與汽車有一定的重合,電池、電機等,只不過性能要求更高,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卧龍電驅、宗申動力、光洋股份等均有相關研究。
中游是低空經濟的核心環節,不僅包括低空經濟的載體,比如無人機、直升機、eTV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還涵蓋一些地面系統,比如遙控監測、指揮系統等。
地面系統之於eTVOL就像塔台之于飛機,與安全直接掛鈎。最近比較火的空管(空中管理)系統就是,新晨股份、萊斯信息、四川九洲由於開發相關係統軟件而熱度攀升。
而要進行管理,首先要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其次要能夠進行交流,如此就離不開衛星通訊與導航系統。
華力創通是衛星通訊與衛星導航領域中的佼佼者,並且是華為的核心供應商。
2023年華力創通的營收中有46.31%,接近一半都是來自衛星應用,也就是通訊與導航,技術實力當然也相當能打。
公司衛星應用的產品主要是基帶芯片以及一些模塊和終端,是國內除了中科五十四所外唯二能生產衛星通信基帶芯片的廠商。
基帶芯片,不管是導航還是通信,簡單來說就起到一個處理信號的作用,去年爆火的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衛星通信基帶芯片就是來自華力創通,根據公司之前的披露,訂單金額接近5個億。
天通和北斗是我國發射的兩類衛星,天通負責通信,是我國首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覆蓋領域廣,且不受天氣影響,也就是說在任何複雜氣候都適用,能保障低空經濟通信流暢。
北斗負責導航,尤其是北斗三號,可以在全球定位,精度也比北斗二號有很大提升。有人可能會疑惑,不是有GPS嗎,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勁發射北斗?那是因為GPS是國外的技術,而北斗系統才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目前,GPS仍然佔據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但北斗已經開始向民用市場滲透,未來擁有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而華力創通是國內少數同時擁有天通衛星通信和北斗導航兩項技術的的公司,這完全離不開公司的研發投入。
2019年-2023年華力創通的研發投入均超過營收的20%,尤其是2021年之後,研發投入逐年上升,2023年佔比高達31.35%,遠超同行業的中國衛星、中國衛通以及北斗星通等公司。
但高額的研發投入也給公司業績造成不小的負擔,2019年-2022年公司的凈利潤常年虧損。
當然了,營收沒有太大起色也是重要原因,主要由於公司的產品之前還是面向軍用市場和一些特殊領域,比如深海探測多一些,而軍用市場規模是遠小於商用市場的。
不過,2023年下半年隨着手機衛星通訊功能的興起,華力創通的業務應用範圍也大幅擴大,於是2023年公司業績出現拐點,實現營收7.1億元。同比增長84.27%,實現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上升115.98%。
2024年一季度公司營收仍同比大增91.53%,凈利潤同比減少35.38%主要是其他投資虧損增加,扣非凈利潤其實是同比增長144.65%,這還是在研發費用翻倍的前提下。
所有說公司經營情況在持續好轉。未來,華力創通仍然看點十足。
第一,衛星通信市場有潛力。
在華為推出Mate 60 Pro搭載衛星通話之後,中國電信、榮耀等其他手機品牌紛紛效仿,小米、OPPO也不甘示弱。
而衛星通話在一些極端環境中也確實非常重要,並且其通話時長、內容在持續豐富。未來,不光手機有望成為標配,對汽車市場來說也是一個看點。
據估計,2022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為894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2327億元,有近兩倍的成長空間,而華力創通是其中繞不開的公司。
第二,低空經濟與衛星導航。
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我們在開頭就分析過,雖然短時間內業績沒辦法兌現,但是從長遠來看絕對潛力巨大。
另外北斗導航方面,定位信息還是用我們自己的更加安全可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卯足勁要研發北斗系統,未來滲透到民用市場並逐漸國產替代是大勢所趨。
總體來看,華力創通在衛星通信與衛星導航雙重加持下,是很有成長性的公司,並且已經出現拐點,如今低空經濟的橫空出世更為公司增添了想象空間。
以上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