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以下簡稱“空港中心”)正式運行一周年,進出口貨值突破38億元,總貨運量達4383.9噸,已有359家企業通過空港中心開展進出口業務,進出口商品種類擴展到447種。
近日,在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監管下,一批手機顯示屏、手機主板等貨物在完成海關查驗、理貨打板、封箱裝車、施加關鎖等手續後,被運往東莞港碼頭,它們將通過駁船運往香港機場,搭乘飛機發往海外。

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關員對經“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出口貨物車輛進行監管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製造業“橋頭堡”,2023年東莞進出口值位列全國第五、廣東省第二,香港國際機場貨運量連續12年中有11年排名全球第一。東莞外貿企業有龐大的航空運輸需求,近80%的航空貨物經香港機場進出口,而香港機場近40%的貨物來自東莞。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典型案例,空港中心整合了香港的物流資源與東莞的製造優勢,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引領力。該項目落戶於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通過打造融合式監管場所,滿足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要求及香港國際機場貨站標準,在全國首創跨境安檢前置,將香港機場貨站的出口貨物集拼、安檢、打板,以及進口貨物拆板、理貨等物流核心功能跨境延伸到東莞,實現出口航空貨物的“直裝”和進口航空貨物的“直提”。
與傳統陸運模式相比,空港中心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口路徑,節省約30%的物流綜合成本,貨物離開工廠最快15個小時內便可完成打板、清關、安檢、裝船、裝機發運等環節。

黃埔海關空港中心運行一周年
“全年365天,空港中心時刻服務在線,各項業務均能實時辦理。相較於傳統的物流方式,空港中心每公斤就能省下2元的物流費用,這一年為我們節省運費130餘萬元。”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關務總監戴家強說。
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後勤部助理總經理方宇浩說:“空港中心不僅滿足了內地高附加值產業對航空運輸日益緊迫的需求,也讓香港機場更好地融入和服務大灣區建設。”
黃埔海關契合空運特點,將空港中心與東莞港及其他場所協同聯動,打造嚴密、安全、便捷的空港立體化跨境監管模式。海關監管順勢嵌入到航空貨物進出口物流操作中,創新實施出口“先查驗、後裝運”、進口“先拆板、後申報”方式,支持企業一站式通關。同時加強風險管控,通過信息化應用實現卡口控制、現場作業、途中監管等入系統、可追溯,打造了“無處不在”的海關智慧監管模式。
“空港中心還立足航空物流特點,精準服務多元貿易需求,通過在東莞虎門港綜保區內配套設立東莞港跨境電商中心,使東莞乃至大灣區的普通貨物、電商貨物都能享受到香港機場的便利。”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保稅物流監管科科長何玉華說。

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關員對經“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出口貨物車輛進行監管
東莞港空運供應鏈有限公司就是這項業務的受益企業之一。日前,該公司一批服裝、生活用品等電商商品,在沙田海關的監管下,通過空港中心配套快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東莞港跨境電商中心,一體化快速辦理空港、跨境電商相關作業後,直接運到香港機場出口歐洲。
“空港中心疊加跨境電商出口模式是一大利好。”該公司關務主管郭錦華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需要在區外的快遞類監管作業場所辦理監管手續,貨物通過轉運方式進入空港中心,才能進行安檢、打板,手續較為繁瑣,現在我們可以集中在綜保區內統一處理,實現了一體化作業,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物流更加便利了。”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琳 通訊員:謝秀群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通訊員:何映虹、唐宇果、葉志雄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