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富:把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央地合作新的着力點

2023年12月06日15:04:09 財經 1782

編者按:12月2日,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指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與企業觀察報社聯合主辦的2023央地合作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屆論壇以“國資央企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與會嘉賓和代表聚焦央地合作分享經驗、激蕩智慧、建言獻策、共話發展。來自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地方政府、地方國企、科研院所、智庫機構的300餘位領導和嘉賓出席論壇。以下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盛明富的發言。

盛明富:把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央地合作新的着力點 - 天天要聞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盛明富

央地合作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國資央企與不少省市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我認為當前應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把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央地合作”的新的着力點,下面我說三個問題。

01

為什麼要把縣域經濟

作為“央地合作”的着力點

用一句話來說,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決定的。

一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客觀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節中,把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擺在了全黨面前。縣域經濟就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基礎和重點,縣域經濟強,則區域協調發展就有了基礎和保障。

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觀需要。中國式現代化是着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影響共同富裕的“三大差別”中,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的消除都有待於縣域經濟的發展。由於中國的東西南北中所具備的資源、環境、條件和發展基礎不一樣,因此發展不平衡,成為經濟形態的一大特徵。在走向民族復興和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只有通過梯次推進生產力的發展,協調推動工農聯盟,才能有效校正城鄉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不平衡性。

三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客觀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進入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主要區域在農村,主要鏈接點在縣城,縣域發展是整個社會平衡和充分發展的基礎。

鑒於以上認識,我認為縣域經濟是強國富民的基石、工業資源的基地和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後工業化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的推進劑

02

“央地合作”推動縣域經濟

發展的重點和途徑是什麼

怎樣確定合作重點和途徑,一直都是央地雙方非常關注的焦點。合作重點和途徑雖然由央地雙方商定,但商定的依據應當是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滿足市場需求,疏解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實現互利雙贏,從來都是“央地合作”的出發點和着力點。以此來衡量當前“央地合作”的重點和途徑,應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產權改革,培育市場主體

“央地合作”不是扶貧脫困,它需要有一個長效機制。這就決定了“央地合作”必須共同在培育市場主體上下功夫:第一,以資產整合重組為核心,以股權改革為抓手,以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與地方國有企業進行重組和優化配置,盤活地方國有資產,以此推動地方調整經濟結構,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打造適合“地方水土”的市場主體。第二,就是要在央地合作過程中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和提升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相結合,選擇有市場需求前景的小微企業,以股份制改造為紐帶,打造國有資本與小微民營企業的命運共同體。這樣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有利於引導和推動民營小微企業向著國家倡導的產業方向發展,也有利於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並推動小微民營企業在保就業和利民生中發揮作用。

二是推動資源整合,培育特色經濟。

縣域經濟就是特色經濟,而特色經濟是最有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經濟。這個特色既包括特色農業,也包括特色工業;既包括特色人文,也包括特色生態;既包括特色資源,也包括特色貿易;既包括特色旅遊,也包括特色製造。總之是發揮優勢,強化特色,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文則文,以市場為導向,與區域發展相銜接,使“央地合作”一開始就展現出核心競爭力。

三是推動產業對接,提升產業鏈的端位。

這裡強調兩點:

第一、要實行區域化布局,推動專業化生產。不管是農業,還是製造業和加工業,都應以規模化生產為前提,以集約化經營為基礎,以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為準則,推動“一縣一業”、“一鎮一產”、“一村一品”,即便是農業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也應當以工業生產方式的專業化去推動和打造農業產業化,打造農業的產業化集群。

第二、要利用央企的研發優勢與技術優勢,提升縣域經濟的產業鏈,以此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

“剪刀廠”無疑是對農業的剝奪,縮小“剪刀差”問題,喊了幾十年,也未見大的成效,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沒有找准突破口。如果“央地合作”能以地方名、新、特、優、地理標識產品和特色資源產品為切入點,以地方政府調節規模化生產為前提,以集約化經營做支撐,以產業鏈延伸為著力點,把央企的技術、資金與地方的組織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相結合,以此推動農業的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延伸,就可以把高利潤部分的產業留在城鄉結合部,從而增強地方經濟實力,縮小“剪刀差”,同時滿足和拓展市場需求。

這裡說一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金鷹公司與浙江雅戈爾之間的關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全國棉花種植基地,雅戈爾集團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在新疆兵團創辦了經營棉花和布料的金鷹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在當地收集棉花、紡紗、織布,做成完整的布料,然後送到浙江的雅戈爾公司,並按照雅戈爾的設計生產高端的西服和其他各類高檔衣服,這樣就把研發和製造的高利潤部分留在了浙江,而留給兵團的則是產業鏈的中低端部分。倘若從棉花的種植到最後的成衣和品牌都留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話,那麼對縮小當地種植業的剪刀差,顯然會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一個例子,畢節玫瑰花是一個小品種,但是卻能做成大市場大產業。因為他們把玫瑰花從旅遊上的觀賞植物發展到食品加工業玫瑰餅,再進一步提煉研發出生活和美容用的香料香精,這樣它的價值就得以很大的提升。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拉長所帶來的利潤的增長,對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解決剪刀差問題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類似的案例還有辣椒鹼番茄素等。

四是推動標準引導,培育品牌市場。

在一定程度上說,市場經濟就是品牌經濟,強化品牌的市場效應,就是強化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發展市場經濟以來,很多依據礦產資源內生增長的縣和依託大中城市周邊帶動的縣一般都具有品牌經濟的特徵,只有那些以農業為主導或以生態為主導的縣,雖然不泛品牌和地理標識產品,但卻未能很好的把品牌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

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以標準化為引導,帶動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以小生產的農業和分散化資源,對接大市場的需求,這是沒有競爭力的。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從第一輪農村改革後就一直存在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正因為如此,中國的農業如此大的規模,如此精耕細作,卻競爭不過國外同類產業。“央地合作”可以通過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設備優勢,提高品牌標準和技術含量,以相關產品的集約化經營和標準化導向,推動地方優勢轉化為特色產品的品牌化銷售,並以品牌化銷售提升產品的價值和產業的盈利水平。典型的案例就是東北人參與西洋參在市場競爭中的差異,以及豌豆走向航空消費市場的啟示。時間關係這裡就不再贅述。

此外,縣域經濟中的城鎮建設、園區創設、項目對接等也都很重要,但都屬於央地合作的載體,而重點和實施路徑明確了,載體的跟進和到位,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這裡也就不作過多的敘述。

03

“央地合作”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應堅持的原則和應避免的誤區

對央企與地方的合作,總要搞清楚地方需要什麼?企業有什麼?地方的特色和優勢是什麼?企業在與地方合作中能得到什麼?這樣才能有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認為央企在與地方的合作中,應堅持以下原則:即立足市場需求,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利益共享,推動資源整合,突出特色產業,強化品牌推動,打造央地一體化的命運共同體。因為只有以提升國有資本配置的效率、助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升資源有效利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目的,才能為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央地合作”又是一項長期的戰略,要行穩致遠還必須在合作之前就認清誤區,這樣才能提高合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對縣域經濟這樣一個帶方向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從一開始就避免陷入誤區至關重要,尤其是以下兩點:一是不能把“央地合作”變成房地產下鄉的地產經濟,不能為地產商的戰略轉移提供後門,否則18億畝紅線守不住,而且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二是不能把央地合作變成單項捐助或經濟攤牌,畢竟這種合作是以自願為前提、以雙方有效合作為基礎的,它不同於脫貧攻堅中的定向支持,也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使然,因為合作發展總是雙方互利才能持久,否則就容易走彎路,如同歷史上對國企的“一平二調”所帶來的後果。

總之,縣域經濟的發展代表着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

而央企國資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又賦予了新時期工農聯盟的重要內涵:既為工商資本與農業的鏈接提供了載體,又為工業支援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提供了利益鏈接的紐帶;既為地方民營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地方名、優、特、新和地理標識產品注入了科技含量。這樣新時期工農聯盟就有了資本紐帶、產品紐帶、產業紐帶、利益紐帶、科技紐帶,通過這些紐帶就能從根本上築牢新時代的工農聯盟。相較於以前的工農聯盟,僅僅以農產品的“剪刀差”支援工業發展,新的工農聯盟必將體現出巨大的韌性和優勢。

編輯丨葉子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 天天要聞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陸爍宜圖源:圖蟲創意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作者丨陸爍宜編輯丨鄭琳會計差錯頻現、IPO關鍵期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棄A轉港的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軟科技”)能否成功叩開港交所的大門?北交所官網顯示,2023年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 天天要聞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亞太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展現出戰略定力。5月7日,百威亞太發布的2025年首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1億美元。細究財報細節,百威亞太正通過主動調整蓄力長期增長,短期數據的波動,反而凸顯出管理層“以退為進”的經營智慧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 天天要聞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2025年,“提振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從中央政策到地方實踐,從產業升級到消費場景創新,如何讓消費者從“不敢買”轉向“主動買”,均直接向供給側改革的深層邏輯——誰能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心,才能在多元化需求中精準破題。
關稅考驗中國企業出海韌性,什麼商家受影響最大?誰定力強? - 天天要聞

關稅考驗中國企業出海韌性,什麼商家受影響最大?誰定力強?

作為全球最大的程序化廣告平台,TTD(The Trade Desk)的業務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前關稅風暴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有何新動向?從服務中企出海的第三方角度,TTD給出一些觀察。“關稅衝擊以來,沒有品牌的商家受影響最大。”TTD中國區資深業務拓展總監吳昱霖日前受訪表示,和TTD合作的基本上都是根基比...
百億風電巨頭控制權變更,山東省國資委替代珠海成新實控人 - 天天要聞

百億風電巨頭控制權變更,山東省國資委替代珠海成新實控人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一華 李未來 北京報道A股風電零部件企業通裕重工(300185.SZ)控制權再次發生變更。5月6日晚間,通裕重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港集團,及其控股股東珠海交控集團與國惠資本在廣東省珠海市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託協議》。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國惠資本將成為通裕重工第...
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 - 天天要聞

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

5月9日,市委書記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雙方圍繞深化政銀合作進行深入交流。5月9日,市委書記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何鎏 攝蔣連生對方建平一行來梧表示歡迎,對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長期以來給予梧州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我市經...
臨港新片區:發布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聞

臨港新片區:發布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動上,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發布。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述操作指引將配合相關領域負面清單使用。後續臨港新片區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公募基金、證券、電池護照等領域,不斷拓展操作指引覆蓋度,更好解決企業實際需求,指導數據處理者...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 天天要聞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微成都報道 歷時三個多月,*ST長葯(300391.SZ)意向投資方終於浮出水面。5月8日,*ST長葯發布公告稱,公司和臨時管理人分別與產業投資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道博文”)等六家機構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投資人將通過“現金注資+資源導入”方式協助公司清償債務、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在投資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