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中國女富豪上榜!
在最新發布的《2023紅顏會胡潤女企業家榜》中,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中國女性,顯得特別矚目。
她的個人財富排名躥升至第4位,身家高達580億。
王來春,立訊精密的創始人。
王來春白手起家,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妹,一路成長為千億企業的掌舵人。
她多次在關鍵節點上做出正確選擇,締造了一家市值高達2100多億的企業,成為福布斯和胡潤富豪榜上的常客。
可以說王來春走得每一步,都精準地卡在了時代的節點上。
王來春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妹子,祖上三代務農,從沒有和商業沾過邊。
由於家境貧寒,小小年紀的她為了貼補家用,經常跟着家中長輩做一些抽紗等手工活。
五六歲的年紀便要為填飽肚子努力,這樣的日子雖苦,但也磨礪了她吃苦耐勞的性子。
王來春有2個哥哥,由於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哥哥們選擇了輟學,把唯一的讀書機會留給了妹妹。
但事與願違,王來春以13分之差,和大學夢擦身而過。
心有不甘的她,想過去夜校深造,可家中境況實在糟糕,王來春只能放棄復讀的想法。
1984年,滿懷遺憾的王來春,選擇了去深圳打工。
彼時的深圳遍地是機會,遍地是黃金,深圳蛇口工業園裡,招工和就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王來春先是在日本三洋深圳工廠打了幾年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988年,她被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招入,成為了富士康在深圳地區的首批員工之一。
但那時,富士康的工廠條件,完全可以用艱苦來形容。
由於地處郊區,100多名女工睡覺只能擠大通鋪,吃的是紅米飯,斷水斷電時有發生。
大熱的天,原本趕了一天工,下班只想早早休息。可因為斷水,女工們常常需要拎着盆去搭建的工棚里洗澡。
有時,她們甚至要到1公里之外的村子裡解決日常盥洗問題。
斷電時,女工們被迫停工;可一旦來電,不管是夜半三更,還是落日西沉,她們又得飛奔着去趕工。
惡劣的居住環境,零亂的作息時間,加班加點的趕活,再加上富士康實行軍事化管理,規矩多、制度森嚴,女工們活像一台台冰冷麻木的連軸機器。
一通折騰下來,入職的很多員工,都忍無可忍選擇了離職。
可王來春卻不怕吃苦,為了多賺加班費,經常偷偷跑去加班。
有一次,她又跑去加班時,竟然遇到了老闆郭台銘。當時,郭台銘為了生產上的一個漏洞,居然在產線上親自盯了三天三夜。
做為老闆的郭台銘,親自在車間查找問題,這樣的敬業精神,讓王來春深受震撼。
開會時,郭台銘說了一句話:“沒有誰是天生的窮命”,讓她記了很久。
正是這句話,讓王來春在打工的日子裡,不僅有了精神偶像,還在心中悄然種下了一顆逆天改命的種子。
就這樣,王來春在富士康一干就是10年,她不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還將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10年間,她熟悉了車間里絕大部分的工作崗位,更對管理之道有了深刻的理解。
王來春的認真、吃苦耐勞,自然也被常在車間里走動的郭台銘發現。隨後,她被一路提攜,成為富士康在國內的最高領導,手下管理着幾千人。
就在前途一片錦銹時,王來春卻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抉擇。
1997年,王來春見許多同事外出創業,尋找更多的致富門路,也動了創業的念頭。
隨後,她向老闆郭台銘提出離職,並告訴偶像自己也將準備創業。
坊間傳聞,郭台銘對此不僅表示支持,還在資金上幫了她很大的忙。
有了資金扶持的王來春,一下子變得底氣十足,隨後她又跑回家和哥哥王來勝商量。王來勝不僅支持妹妹的決定,還拿出了所有積蓄讓妹妹作為創業基金。
兄妹倆心動就行動,一家叫“全勝”的電子加工廠在深圳成立。
那時,“全勝”主要以代工為主,而訂單都來自富士康產能飽和後,無法消化的殘羹剩飯。
即便是一些“邊角料”訂單,“全勝”還是靠着低廉的價格,可靠的交付,很快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很快擺到了王來春眼前。
1997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很多企業不幸倒閉,就在生死存亡關頭,王來春反而看到了隱藏着的商機,並一眼看中了香港的立訊公司。
她火速籌集資金,完成了對立訊的收購。
王來春創辦的立訊,以研發和生產為主,經營各種電子連接器、連接線,很多方面都是模仿和照搬了富士康的運營模式。
比如在工廠的管理上,王來春幾乎完全複製了老東家的模式。工廠內部,甚至是她的辦公室,都貼滿了郭台銘的各種語錄。
2002年,富士康訂單持續暴增,為了選擇更低廉的勞動力,轉嫁交付壓力,富士康選擇向外拋出更多的訂單。
在這關鍵時刻,王來春的機會再次降臨。
立訊從富士康手中,接過了源源不斷的訂單。隨着業務量的激增,創業時只有100多人的立訊,得以快速成長,營收也輕鬆過億。
王來春見營收不斷攀升,更是加大了對富士康的配套投資,崑山、山東煙台等地都有為富士康而建的工廠。
甚至在立訊公司之後的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富士康旗下,富港電子董事長郭台強的名字。
立訊與富士康合作親密,讓王來春的工廠在製造業領域站穩了腳跟。
2004年,王來春順利完成了原始資金的積累。
37歲那年,王來春選擇回到深圳,和王來勝一起成立了立訊精密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還是延續老路,和富士康抱團取暖。
從2007年到2009年,在立訊逐年的營收中,富士康的份額分別佔到了47.73%、56.46%、45.38%。
按理說,與富士康保持更加緊密的合作,可以讓王來春不斷積累財富,繼而做大做強,但王來春顯然另有打算。
2008年,王來春開始着手準備公司的上市 。
在後來的採訪中,她也透露,當時選擇上市是為了和一些更知名的企業合作,並獲得更多融資和吸引人才的機會。
但實際上,立訊的順利上市,給王來春帶來了身價的暴漲。公司一掛牌,她的身價就漲至23億元,也因此首次登上中國富豪榜。
可在2010年,發生了震驚一時的“14連跳”,富士康身陷輿論漩渦,當年巨虧2.18億。
富士康日子難過,與之深度捆綁的王來春也面臨著時代變局下的尷尬時刻。
隨着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原電腦業務受到了巨大衝擊,立訊的訂單量在漸漸變少,市場逐漸萎縮。
是繼續做單一的代工,還是另闢蹊徑,王來春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紅海市場中繼續血拚,只拿微薄的利潤,終會走向窮途末路。只有轉型,才可能迎來轉機。
2010年,王來春提出立訊從手機代工,轉向手機元件及功能模塊製造業務,同時,也要加大自主研發的連接器市場。
但當時的很多管理人員並不理解王來春,當她提出終止與富士康的合作時,面對着公司高層的重重阻力。
而王來春力排眾議,堅決帶着企業轉向了新賽道。
2011年,王來春對外宣布,立訊將立志成為連接器行業的常青樹,未來3到5年的總體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連接器及連接組件方案提供商。
她是這麼說的,同時也用行動盤活了整個企業的大棋局。
首先,王來春開始了瘋狂的買買買。2011年4月,豪擲5.8億,收購了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
崑山聯滔是美國蘋果公司連接線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收購聯滔,代表着立訊順理成章的敲開了蘋果供應商的大門,開始和富士康爭搶“蘋果”碗里的飯吃。
2011年11月,王來春又拿出約500萬歐元收購了德國SUK公司。
SUK是寶馬奔馳的門鎖等塑膠件的核心供應商,收購了它,為立訊切入德系車塑膠件業務,大開方便之門。
2016年,王來春再次收購蘇州美特,持股佔比51%。美特以開發和生產超薄型小型揚聲器名聲在外,藉助美特,立訊進入蘋果聲學領域。
一頓操作猛如虎,王來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昔日的偶像郭台銘為她鼓掌,甚至望而生畏。
2017年,蘋果新上任的CEO庫克,十分苦惱。
蘋果的AirPods訂單原是台灣英業達供貨,但經常出現的交貨延誤,良品率只有50%左右,無法滿足Airpods的需求。
王來春決定拿下這塊難啃的骨頭,立訊在通宵達旦的測試後,終於達到了蘋果的要求。
AirPods的工藝相當複雜,其加工的精密程度費時費力,讓一般的企業望而卻步。
但立訊不僅將交付時間縮短到了3天,甚至將良率提升到了接近100%。這讓亟待助力的庫克喜出望外。隨後,庫克親自到訪了立訊在崑山的工廠。
之前的立訊精密,只是靠過硬的質量和技術,拓寬了產品邊際。
隨着庫克的到訪,立訊在2018年切入iphone線性馬達業務,2019年切入蘋果手錶業務,2020年切入iphone整機代工。
這一系列的進階,可以簡單總結為製造型企業,從零部件—模組—整機,完成了企業轉型的三連跳。
這也讓立訊的營收,從2017年的228億,迅速上漲至2022年的2120億,迎來了質的飛躍。
2022年,王來春向奇瑞砸下100億投資,正式入局新能源賽道,而立訊至此,已經擁有了華為、蘋果、三星、谷歌等大客戶。
而在產業布局上,立訊擁有龐大的產品線,公司在消費電子、通信、汽車、醫療領域實現了多線縱橫。
經過一路奮進,2023年,立訊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1559億,同比增長7.31%。
營收高歌猛進,做為掌門人的王來春,有了更宏大的願景,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的Tier1(一級供應商)。
在每一個緊要關頭,王來春都以精準的判斷,堅韌的毅力,過人的膽魄,完成了事業上的一次次奮起和逆襲。
從平凡的打工妹,逆襲為龍頭企業的掌門人,王來春的經歷足夠勵志,足夠傳奇,難以複製。
時代的風口轉瞬即逝,在人生最關鍵的節點上,一定要牢牢把控好方向。
因為,那很可能就是你改變命運的契機。
參考資料:
福布斯:王來春:製造業40年,在有限機會中做正確抉擇
廣東省工商聯:王來春:打造兼具狼性與工匠精神的企業
金融界:“果鏈一哥”,立訊精密營收下滑,“蘋果依賴症”加重
作者:袖枕青禾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