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近兩年的李彥宏,似乎在全身心的做着一個“AI夢”。
這個“夢”里有自動駕駛、有智能雲、有大模型。李彥宏親自上陣,描繪着這些夢的圖景:坐無人車駛上北京五環;率先發布文心一言,站上了今年中文互聯網世界的C位。
但鮮少人知的是,李彥宏的眾多AI概念里,還包括醫療。近些年,他一直在這個領域悄悄發力……
壹
近日,百度在醫療領域斬獲了一點小成績。
它投資的兩家醫療健康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傳來了好消息。一家是健康之路,6月13日,健康之路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另一家是藥師幫(09885.HK),6月28日,其在港股上市成功。
百度曾為這兩家公司的發展添加了不少助力,尤其是健康之路。這家公司原名醫護網,成立於2001年,是中國首批提供線上預約挂號的服務平台之一。2015年,正雄心勃勃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發力布局的百度,把它當作重要載體,向其注資6000萬元美金,成為占股13.26%的第二大股東。
藥師幫是一家數字化醫藥交易與服務平台,成立於2015年。去年4月(在提交上市文件前一個月),藥師幫進行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E2輪),百度果斷出資3000萬美元(持股2.25%),為其上市添薪蓄力。
這兩家公司的體量都不算大,它們在資本市場的動向,本身不足以引發大範圍關注。相應的,百度參投成為它們的一大“賣點”。
眾所周知,2016年,因“魏則西事件”百度曾陷入過重大輿論危機。時至今日,這應該還是百度的一個痛點,不同於阿里和騰訊這幾年在醫療領域大刀闊斧的下場併購,事件發生之後,百度在醫療圈謹慎而低調,幾乎沒有大聲量的宣傳。
然而百度並沒有在這個它曾載過大跟頭的領域銷聲匿跡,相反,它依舊在大量的布局和投資。甚至,近兩年的活躍度遠超另外兩家BAT巨頭。
貳
無可迴避的一個事實,百度在醫療領域的投資有一個鮮明的節點:“魏則西”事件前和後。
事件前,百度在醫療領域的布局可謂是得心應手。這其中,可以細分為自建團隊和對外投資兩個方面。
2012年9月,百度就開始試水醫療類百科詞條的鎖定和編輯修訂。2013年起,依靠流量、技術等搜索產品優勢,百度開始重兵布局,前後相繼推出了百度醫生Web版、百度健康、百度醫療大腦計劃、百度醫生App、拇指醫生、葯直達和Dulife智能健康設備品牌等。2015年1月,百度還專門成立了醫療事業部。
在此期間,百度的投資也沒有鬆懈。2015年,百度投資了趣醫網和醫護網。至此百度在醫療方面的業務版圖覆蓋了在線問診、在線挂號、醫藥電商、新葯研發、智能設備等各個領域,還與醫院、監管部門建立了合作關係。
一切因為“魏則西事件”、“血友病貼吧被賣”的爆發,付諸東流。在持續的討伐聲中,2017年2月,百度裁撤掉了醫療事業部(僅保留了基於AI技術的百度醫療大腦),同年4月百度永久關閉了“百度醫生”。
但對於醫療行業的布局,百度並沒有放棄。2017年百度的一封內部郵件,應該能體現出李彥宏當時的態度,郵件稱將“集中資源將醫療業務重點布局在人工智能領域。”同年,陸奇空降百度擔任總裁,宣布“ALL IN AI”。與之相呼應,李彥宏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工智能將重新定義醫療行業。所以互聯網醫療不行就要退下,AI醫療登上歷史舞台。”
百度就此正式轉型AI醫療。
叄
就轉型後百度醫療的自建版塊,本文僅做簡略敘述,重點對其投資版塊進行梳理。
自建團隊方面,百度的第一個大動作起始於2018年4月,AI創新業務部(百度靈醫)成立。同年6月,正式進軍醫療影像領域;11月,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高調宣布,將向500個貧困縣捐贈AI眼底篩查一體機。
2019年2月,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生變更,“醫療器械II類”和“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悄然出現在其經營範圍內。同年,百度還將智慧醫療部門升級為“靈醫智惠”,並推出了百科醫典。次年3月,百度成立全資子公司百度健康。
頗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份,李彥宏聯合BV百度風投的CEO劉維,用自有資金成立了一家創新葯企百圖生科。李彥宏親自下場任公司董事長,劉維出任CEO。這間公司包含了李彥宏雄偉的AI醫療夢想,致力於將AI技術和前沿生物技術相結合,由生物計算引擎驅動創新藥物的研發。2021年,百圖生科獲得1億美元A輪融資。去年9月,百圖生科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免疫機器人產品“ImmuBot”(一種通過生物計算引擎de novo設計的全新蛋白質藥物)。
對外投資方面,百度頗為大手筆。百度旗下有三個投資平台:百度資本、BV百度風投和百度投資併購部,近幾年,這幾個投資平台頻頻發力。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百度在醫療領域發起了12起投資,範圍包括生物技術、醫藥研發和醫療服務智能化。
2019年,據企查查數據不完全統計,全年百度共發起46起投資事件,有11起集中在醫療領域,佔比頗高。其中全資收購北京康夫子健康技術和先後兩次投資“東軟系”,在當時頗受外界關注。
北京康夫子是一家AI醫療公司,旗下有APP產品“左手醫生”。截至目前,百度仍100%持股北京康夫子健康技術。
至於對“東軟系”的投資,則是百度重回醫療戰場的一個重大信號。這一年的3月份,百度先是2252萬人民幣投資了“東軟系”下的醫療設備商東軟醫療,以1.0076%的股權位列東軟醫療第九大股東。半年後,其又以14.34億元戰略投資東軟控股。東軟軟件成立於 1991 年,於 1996 年上市,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公司。這筆投資落定,意味着雙方在智能城市、智能教育、智能醫療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020年,百度資本和百度風投等平台在醫療領域的投資事件超過2019年,多達15起。分析這15起投資事件可以發現,百度的投資風向非常鮮明:對提供平台服務型企業的投資比例,大大下降;而對AI醫療和創新生物技術類別的企業投資力度愈發加大,超過一半以上。
2021年,百度(包括百度投資併購部、百度風投、百度資本等)共計投資47筆。版圖中,醫療是投資數量最多的領域,且與AI結合的趨勢愈發明顯。統計數據顯示,15家醫療企業中,至少有9家籌資過億元,包括百圖生科、吉因加、英矽智能、宇道生物、藥師幫、有來醫生、齊碳科技、Engine BioSciences、冰泉blispring等。
2022年,百度是醫療行業里最活躍的互聯網大廠投資方(騰訊5起,阿里和字節分別2起)。不完全統計百度合計投資9家醫療健康公司,其中 3 家為新葯研發商,2 家為眼科醫療設備研發商,2家為健康醫療服務平台,2家分別為AI 蛋白質設計平台和外泌體診斷試劑研發商。
今年,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百度共發起了6起醫療領域投資事件。其中,2月份對醫療商業解決方案服務商GBI的併購引起不少關注。根據報道,收購後百度將把GBI的海量葯械數據接入文心一言,並與百度健康、靈醫智惠等核心業務及百度核心AI技術深度融合,計劃打造出一個面向醫療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模型百度醫療ChatGPT。
至此,百度的醫療投資版圖大致展露人前。這背後透露出百度在醫療領域重新出發的勃勃野心。
當然除了版圖不斷擴大之外,重拾信任和商業變現也是百度醫療需要面對的問題。據其財報顯示,廣告業務依舊是其營收的主心軸。無論AI醫療還是自動駕駛或者大模型,都尚需要廣告營收的哺育。重拾醫療夢,百度還需時間。
*頭圖購買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