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瑞幸官方
2022年,瑞幸總凈收入達到132.93億元,同比增長66.9%;自營門店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20.6%;自營門店的門店層面利潤率也保持在26.4%的高水準,同比提升6.2個百分點。
目前,中國本土餐飲企業,能夠躋身百億收入陣營的屈指可數,數據可查的僅有火鍋行業的海底撈。
更為關鍵的是,過去一個財年,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瑞幸實現營業利潤11.562億元,經營質量顯著提升。這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一方面證實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讓資本市場打消了諸多顧慮。
跟蹤瑞幸近一年的表現,其自去年一季度經營利潤轉正後,經營質量持續穩步回升,成功邁入穩健增長的常態化發展階段。當下,投資者已經不再為瑞幸的業績擔憂,而是一致期待其表現能有多好。從2019年虧損,2021年減虧,2022年盈利,僅僅三年,瑞幸就完成自我救贖。
進入粉單市場後,瑞幸股價連創新高。2023年開年後,乘着中概股強勢反彈的東風,業績加持的瑞幸一路狂奔,最高漲至3月2日收盤的32美元/股。這個股價已經比當年在納斯達克17美元的發行價,超出88%。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的行動證明,瑞幸遠比三年前更加優秀。
相比來看,受外部環境影響,星巴克2023年第一財季(2022年10月-12月)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6.22億美元(42.1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1%,同店銷售額亦下滑29%。
同店銷售額是評估咖啡館生意的關鍵指標,重要性類似於翻台率之於火鍋店。瑞幸的同店銷售額依然保持增長,證明其擁有了應對不利因素的頑強生命力。
瑞幸的月均交易客戶數已經從2021年一季度不到900萬,躍升到2022年第四季度2460萬的水平。月均交易數可以類比為互聯網的月活人數(MAU),是咖啡店創收的流量來源,而瑞幸的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
▲來源:瑞幸官方
過去一年,瑞幸新開了2190家門店,總門店數量達到8214家,同期,星巴克中國門店6090家。瑞幸門店比星巴克多出2124家。這意味着,瑞幸多了2000多個觸達點,預示着更強的業績彈性。
▲來源:瑞幸財報
進入2023年,瑞幸開店加速,僅一月份就新增478家,要知道去年四季度新開門店數為368家,瑞幸單月開出了以往季度拓店速度,今年還要實現第一個“萬店目標”。
隨着店面的擴張,交易用戶的攀升,瑞幸問鼎中國市場似乎只剩時間問題。
2. 獨特的商業成長之道
過去三年,全行業面對着共同的外部環境,瑞幸也遭受了影響,但表現出更強的抗壓力。
據瑞幸咖啡CFO安靜透露,在四季度,瑞幸經歷了單日臨時關閉約1500家門店的閉店高峰;在此背景下,瑞幸第四季度自營門店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9.2%,如果剔除去年年底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的北京和上海,公司同店銷售增長率達兩位數。
逆風前行,源於瑞幸獨特的商業策略。2022年,瑞幸繼續壓實商業模式中的“人、貨、場”三大支柱,鞏固領先地位。
“人”的角度:跨界聯名韓美林、JOJO等知名IP,受到消費者青睞,品牌勢能再次提升。“貨”的層面:瑞幸全年共推出近140個新SKU,新飲品就達上百個,滿足了不同咖啡愛好者多元需求。“場”的維度:瑞幸年底擁有門店數達8214家,第四季度凈增368家,保持城市覆蓋的密度和門店數量的廣度,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在門店規模擴張的同時,提升經營效率,那麼企業收入和盈利能力自然得到改善。相比主打“第三空間”的大店模式,瑞幸模式效率更高,運營成本都要低出不少;其採取的“自取+外送”模式,也更加靈活。
過去的三年,瑞幸一方面經歷了內部陣痛的蛻變,另一方面,扛住了外部環境的洗禮。
瑞幸的方法論則是以數字化技術貫穿全鏈路,強化產品、運營、品牌壁壘,持續推進核心競爭力建設。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咖啡產品。
目前,瑞幸咖啡豆的“採購倉”已拓展至中國雲南、巴西、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巴拿馬、危地馬拉六大產區。與此同時,2021年瑞幸咖啡首個全產線自動化智慧型烘焙基地在福建投產。去年年底,其第二家全自動化智慧型烘焙基地也在江蘇崑山破土動工,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
上游掌握高品質原料,中游打造烘焙基地,瑞幸立志於把控高品質咖啡的生命線。加上下游不斷擴張的門店,“從種子到杯子”,瑞幸將一杯好咖啡傳遞到用戶手中。
不同於茶的香,酒的醇,咖啡自帶酸苦,曾讓咖啡創業能否在中國走通,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瑞幸團隊研究發現,拿鐵咖啡是國人口味和咖啡飲品平衡的“最大公約數”。從隕石拿鐵、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絲絨拿鐵再到生酪拿鐵,瑞幸締造了一代代爆款,證實其產品策略的成功不是“幸運”,而是“實力”。
這背後,其實是瑞幸長期以原生數字化能力,打造出創造好產品的機制,包括從規劃-研發-測試-上架-反饋等等全鏈路的研發體系。
去年10月上線的生酪拿鐵,上市首日銷量破131萬杯,首周突破659萬杯,一舉打破了瑞幸新品歷史銷量紀錄。
掌握可持續推出“爆品”的密碼,瑞幸在“大拿鐵時代”乘勢起飛。
運營層面,瑞幸將智能化管理體系深入骨髓,覆蓋供應鏈-門店運營-研發新品各環節。藉助柔性供應鏈,門店需求和倉儲配送提前預知,快速響應;而門店採用標準化製作流程,既能保證飲品品質,又能提升效率。
對於用戶,瑞幸側重打造流量生態。有數據顯示,瑞幸超過70%的業務是通過App交易,加上公眾號、小程序、微信社群,瑞幸自有渠道客流佔比超過95%。
瑞幸去年累計消費客戶數近1.35億,月均交易客戶數為2160萬,基於這一“大私域流量池”,瑞幸得以真正實現C2M式的產品研發,並持續優化經營和銷售策略。
門店是咖啡企業的先遣隊,瑞幸以“自營+聯營”為雙輪驅動。公司董事長、CEO郭謹一指出:“前者覆蓋一二線城市,後者主要覆蓋低線城市,通過合理的開店節奏和一致的標準,持續在一二線加密,在低線快速下沉。”
要知道,更廣闊的下沉市場對咖啡消費的需求強烈,也引得各家企業激烈爭搶。為此,去年底,瑞幸重啟了新一輪合作夥伴的招募,覆蓋9省41個城市;今年1月招募擴大到15個省80個城市,其中不乏欽州、佳木斯、松原、通遼、普洱等四五線城市。
瑞幸咖啡的火熱也延續到了下沉市場。財報顯示,其聯營門店在2022年收穫30.69億元,同比狂飆135%,增速要超過自營門店。
在下沉市場,瑞幸已經搶先佔領消費者心智。2022年底,瑞幸聯營門店達到2562家,這些快速增長的店面,成為瑞幸獲得新增量的排頭兵。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為各級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方面的各類規劃、產業定位、空間調整、運營策劃、項目導入、企業諮詢、資源對接、指數發布和培訓考察等創新型、一站式、模塊化、綜合性服務。
如有業務合作及諮詢需求,請聯繫:15821900331 (傅老師)
3. 難以複製的瑞幸模式
經過三年洗禮,瑞幸和星巴克穩居頭部。那麼,新進入者是否還有機會複製一個瑞幸?或者複製5年前,只靠低價和補貼,就能打開一條生路的模式?——答案是否定的。
當下,第一集團軍的優勢已經穩固,咖啡市場開始呈現馬太效應,強者愈強,資本要想再扶持下一個瑞幸“希望渺茫”。
不同於茶飲,消費習慣幾乎不需要培養;咖啡飲品,無論是功能、口味,還是原料,供應鏈、產品打磨,乃至門店從業者的職業素養都和茶飲賽道不同。沒有過硬的產品力,僅靠低價很難俘獲忠實的擁躉。所以,消費者認同或選擇一個品牌,不再是單一隻考慮低價,而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咖啡市場廣闊,但咖啡其實是一門慢生意,就像研磨一杯好咖啡,需要匠人一般的恆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反觀當下的咖啡創業者,許多人還是秉持着資本式的“快打旋風”。
只有當品牌和產品品質站住腳跟,單店盈利模式成立後,不斷開店才可以實現商業正循環。否則也是開的越多,賠錢越多。
新晉品牌前期開店需要資本持續“輸血”,而咖啡消費的價格中樞卻在不斷下移,營運成本更高的小品牌,很難再有盈利空間。如果在創業期,一味擴店,資金枯竭後,不免淪為行業繁榮中的炮灰。
還有些初創品牌,以加盟模式跑馬圈地,但自營模式都還未跑通,更難言讓合作夥伴受益,被割韭菜或遲遲未盈利的加盟商不在少數。
目前,全國化運營能力得到驗證的僅有瑞幸和星巴克,在這樣的格局下,初創品牌難以“出圈”。試圖“用瑞幸的方法打敗瑞幸”,只能是奢望。
比起“量”,瑞幸更注重品牌下沉的“質”,單店能否盈利是首要考慮的因素。這背後,離不開瑞幸的智能化選址。
所謂的“高質量”門店,既包括前期選址的位置、人流預估,還包括開店後的單量、人效、坪效、高質量的運營管理水平,保證出品一致性等等。2022年第四季度,瑞幸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率在極端環境下仍能有9.2%,證實瑞幸的數字化成效顯著,的確遴選出了那些資源稟賦更強的門店。
如今,瑞幸門店規模碾壓對手,產業鏈完備,爆品迭出,品牌和品質過硬,坪效和成本突出,運營經驗領先。實踐出真知,時間已經證明,瑞幸並非一時的“網紅”,而是持續高品質輸出的實力派。
4. 未來是價值觀的勝利
短期勝利看業績,但長期勝利靠的是價值主張。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瑞幸咖啡已於去年早些時候完成海外債務重組,海外投資者相關的訴訟和解也接近尾聲,標誌瑞幸基本實現了與歷史問題的徹底切割。
新的管理層履新後,首要任務,就是推動公司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全面革新,讓“求真務實”的價值理念成為瑞幸從上至下的共識。從戰略到策略,從機制到文化,瑞幸實現了全面的轉變。
去年二季度起,瑞幸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公司的運營和財務數據管理系統,成為整個餐飲行業的先行者。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擁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多方查驗等特點,對關鍵環節和重要數據進行實時上鏈存儲,瑞幸的財務及業績數據的可信度將得到極大強化。
去年11月,瑞幸向外公布了首份公司治理報告——《變革與重塑·瑞幸咖啡2020-2022年公司治理報告》,透過這份自我剖析透的報告,可以窺見瑞幸的三年蝶變。
上至價值觀的頂層設計,下到模式、策略和運營等層面的全盤性變革,瑞幸咖啡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由“傳統民營企業到現代企業治理模式”的轉型,也徹底告別了過往戰略分散、過度擴張的問題。
放眼未來,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會快速擴容,有預測認為,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有望達到萬億規模,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速高達27.22%。而瑞幸當前也僅剛突破百億體量,前景廣闊。別忘了,龐大的下沉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挺進百億,全年盈利,2022年的財報標誌着,瑞幸和過去徹底翻篇,完全走出了陰霾。如今,重塑筋骨後的新瑞幸,正向著世界級的咖啡品牌前進。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謝澤鋒
編輯:詹曉東
審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