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做市時代落地了,無疑對證券板塊構成大利好;畢竟科創板做市時代來得很快,從今年5月份做市時代的徵求意見到今天就已經靴子落地實施,對科創板和證券公司都是有利的。
相信很多股民目前還不清楚科創板引入“做市機制”是什麼意思?這個做市機制有什麼作用?對股市有何影響?證券板塊會不會藉助這個利好爆發呢?下面帶着這些困惑進行分析。
什麼是做市商?
做市商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股價的中間商,而證券公司就是中間商,處在參與競價的買賣方之間的中間商。
比如某科創板在尾盤競價的時候,證券公司作為中間商,根據市場設定一個價格,只要參與尾盤競價的買賣單都能實現撮合成交,而證券公司作為中間商就是靠買賣差價來賺取利潤。
舉例子,中間商把10元定為做市價,只要在10附近參與競價買賣的都能進行撮合成交,而作為中間商就是靠這個10元上下的綜合差價進行獲利。
做市商對股市有何影響?
做市商在科創板進行試點,試點之後只要這個機製成熟了,未來肯定會在a股逐步在全市進行推廣實施,對股票市場必然也是構成長遠的影響,意味着a股機制更成熟了。
做市商除了對股市有長遠的影響之外,對科創板和證券板塊短期也是構成利好,直接提高科創板的活躍度和增加證券公司的業務收入。
科創板引入做市機制之後,絕對會提高科創板的交易活躍度,尤其是在尾盤競價之時的活躍度,對於科創板來講有活躍度必然是有利長遠發展。
但關鍵還是要看中間商,也就是證券公司不能利用做市機制從中謀取利息,不顧個人投資者利益,避免中間商利用做市機制進行投機或者控盤等行為,這是做市機制的弊端。
做市機制落地意味着證券公司又有新業務,會讓證券公司帶來一項新的業務收入,絕對是對證券公司構成大利好;但清楚一點,並非所有證券公司都有資格參與做市值,目前只有14家證券公司申請做市值資格,對證券板塊構成結構性利好。
下周,證券會“爆發”嗎?
上面已經簡單了解什麼是做市商和做市商對股市,對科創板和證券公司的影響,隨着做市商落地之後,下周證券板塊真的會“爆發”嗎?
下周證券板塊會不會真的“爆發”確實需要打一個大問號,畢竟做市商雖然利好證券,但這個利好證券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可以肯定下周證券不會爆發的,希望散戶們不能期盼太高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一:做市商的機制已經在5月份公布預期,意思就是這個利好已經提前兌現了,券商前面迎來一波階段性行情就是在利好兌現,目前利好已經落地,未必還是利好證券,利好見光之後就是利空。
第二:做市商利好證券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個利好是結構性的,根據做市商的門檻,目前只有14家大中型證券公司才有資格參與這個業務,利好都是結構性的,不能把整個證券板塊會刺激爆發的。
第三:證券板塊目前還沒有爆發的條件,相反證券板塊還處於弱勢震蕩下滑,目前還處於調整狀態;意味着證券趨勢、資金和人氣都還不能刺激券商爆發。
最後總結
科創板引入做市機制對股市和科創板長遠利好,這是肯定的,但對證券板塊的利好是有限的,下周證券板塊想要藉助這個利好爆發一波行情,這種可能性特別低,希望所有股民要理性看待做市機制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