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冷暴力的人:可恨,但也可憐!》

2020年11月15日11:32:33 情感 1421

最近,我的好哥們小鄧向我吐露心扉,說和女朋友吵架了,冷戰中,想來我這住兩天。我問他什麼原因?鬧這麼僵,都離家出走了。他說,我實在受不了了,每次都因為一點小事就各種抱怨,找我吵,找我鬧,我又說不過她,算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沒事,冷靜幾天就好了…

這…變化也忒快了吧。畢竟,在這之前,他們可是我們朋友眼中的模範情侶,在朋友圈也是各種曬幸福。怎麼就鬧成這樣。

我心想,這樣下去,還不整成冷暴力了嘛,正當我想跟他理論一番,他說了句,那我過來了,就掛了電話…

突然內心有一種感覺,堅持冷暴力的人,可恨,但又可憐。

冷暴力,即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之所以可恨,是因為他們採取冷暴力這種手段,給伴侶帶來痛苦和折磨。

他們表面上雲淡風輕,靜靜就好,殊不知,這種對伴侶的冷漠,疏遠,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虐待。

而最可怕的是,當事人並不自知,這種“毀人於無形”的行為,帶給伴侶是永久性的創傷。

電影《無問西東》里有這樣的片段:淑芬不能忍受她的老公許伯常,長期對她的冷暴力,跳井自殺了。

婚姻中的冷暴力不但會逼瘋一個冷靜的女人,甚至會殺了一個女人。

而且,在現實婚姻中,家庭冷暴力事件也不在少數。有關數據表明,在中國,婚後遭遇家庭冷暴力的人超過80%。

可見,遭遇冷暴力的人群,基數之大,令人咂舌。

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師、心理治療師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博士在《冷暴力》一書中,將之稱為“隱而不現卻真實存在的暴力”

不得不說,“施虐者”十分可恨。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那些“施虐者”在面對感情困擾時,要採取這種看上去傷害伴侶的行為?

其實,這也是有據可循的。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迴避型人格特質,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而形成這種人格特質的原因,是幼時的需求無法從原生家庭父母那得到回應。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久而久之,在內心深處形成了一種觀念,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

以致在長大後的親密關係中,一旦發生矛盾時,不需要對方的回應,也不給予對方回應。

具體表現就是,無法回應伴侶的情感訴求,遇事下意識就想逃避。

就像我的好哥們小鄧,現在還睡在我家客廳…

我跟他說,你“作”幾天得了,趕緊回家和女友和好。

他卻說,我知道這樣跑出來也不好,畢竟我還愛他,但就是每次遇到吵架,我都不知怎樣面對,只能冷戰。

其實,我知道他也渴望愛,也想跟女友和好如初。只是他不懂得如何去愛,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從未被愛。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指出,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就會對愛和歸屬感有需求。

那些“施虐者”不是沒有愛的需求,只是用了錯誤的方式,而這種錯誤的方式讓他們深陷自己所畫的怪圈,永遠也找不到愛的出口。

看看網絡上關於“冷暴力”的言論,基本上一邊倒的都是各種譴責和攻擊。

確實,冷暴力帶來的危害毋庸置疑,但我們也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冷暴力—“施虐者”也有可能是受害者。

有網友說,前女友因為冷暴力,離開了我,可是我真的不是刻意去疏遠她,我只是靠這種方式獲得安全感啊!

說真的,我覺得他們很可憐,他們因自身性格缺陷,用錯誤的方式,對伴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當恍然一醒時,自己卻離幸福已經越來越遠。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要想真正獲得幸福,收穫愛情,就要直面自己性格的缺陷,努力去改變自己。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感情中的矛盾。

至於如何改變自己?

我的理解是:

首先要提高自我覺知。

在每次吵架或鬧矛盾時,要覺察到自己這種想實施冷暴力的心理,暗示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要有這樣的認知。

其次,探索自我訴求,表達自我需求。

要反觀自己的內心,到底要從這段關係中得到什麼?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如果希望得到愛,那就勇敢表達出來,不要害怕顯示自己脆弱的一面,讓所愛的人了解你的情感需求。

再次,要學會愛。

宮崎駿曾說,愛是需要付出代價,愛是需要擔當的,愛是需要你為了對方而放棄一些事情,並改變自己。

如果真愛你的伴侶,請為ta改變!畢竟,愛一個人是不希望看到ta受到傷害,更何況是冷暴力這種折磨。

最後,我想說,希望大家能對冷暴力的“施虐者”多一些理解和寬容,畢竟,這個世界沒有人是天生的“惡者”,也沒有人是完美的“聖人”,我們都是帶著兒時或好或壞的烙印,成長為今天的自己。

但理解不是為所施“罪惡”開脫,而是希冀有改變的可能。

要不然,可憐之人就真的是可恨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 天天要聞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重翻賬本,劉平貴、李繼林夫婦滿心感慨。寧紹雄攝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一對農民夫婦,在遭遇洪災,自家麵粉廠被淹的關頭,不顧一切搶出一沓沓賬本,從此毅然走上漫漫“還糧路”。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時間,一家人咬牙堅持,硬是把周邊18個村、200多戶村民寄存在廠里受損的76萬斤糧食一斤不差地還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獲...
她有這幾種表現還不放手?你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 天天要聞

她有這幾種表現還不放手?你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感情里最磨人的不是乾脆的了斷,是用暖昧的糖紙裹着玻璃渣喂你吃。就像穿了雙磨腳的高跟鞋,走一步疼一步卻總騙自己“再忍忍就習慣了”——當女人出現這些“消耗型信號”時,硬撐着不放手不是痴情,是拿自己的心當靶子練箭。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空難逃生自救指南

最近看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心裡咯噔一下。你大概和我一樣,每次坐上飛機,都會有一瞬間的恍惚。當巨大的機器轟鳴着衝上雲霄,把你帶離熟悉的大地,你會覺得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我們在萬米高空,喝着飲料,看着電影,暫時忘卻了樓下的車水馬龍和瑣碎日常。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 天天要聞

韓國80歲老人開車衝進休息站導致16人受傷,因走錯路錯踩油門

△事故現場2日上午11時32分許,韓國嶺東高速公路江原道大關嶺休息站,一名80多歲的女性(警方暫稱A某)駕駛一輛白色福特Explorer SUV失控沖入休息站,撞碎玻璃並撞毀多張桌椅,最終車輛卡在餐廳櫃檯前停下。 △事故現場A某向警方供述稱,她發現開錯方向想要停車,結果誤踩油門踏板,導致事故發生。經初步檢測,警方排除其酒...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 天天要聞

從風花雪月到同舟共濟:婚姻與戀愛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碑

副標題:戀愛與婚姻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當設計師林薇在結婚三周年紀念日翻開戀愛日記,指尖划過“他冒雨送來的奶茶甜到心底”的字句時,窗外正傳來丈夫與維修工討論水管爆裂的喊話聲。這一刻的錯位感,恰似無數親密關係演變的縮影——**戀愛是兩顆星辰的浪漫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時間一位TOP10房企營銷總在飯局上放出豪言:“現在雖然沒地沒項目,但也無所謂,大不了開個門店做中介老闆,2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總能有口飯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觀點也許成立,但放到現在只能說他還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房地產的“食物鏈”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白皮書》顯...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時間還長。可過了50歲才發現,人生就像一場減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過寥寥幾人。五十歲之前,人們往往拼盡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歲過後,方才領悟要向內收斂。那些曾經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漸漸變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 天天要聞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心中的靈魂伴侶#活成陽光,成為一道光​每個人都喜歡身邊圍滿了人,被擁護,被人追棒,都想有人來照亮你,但是我們又不想成長自己,不想去行動起來,恐懼,依賴,退縮,……,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別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