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翻賬本,劉平貴、李繼林夫婦滿心感慨。寧紹雄攝

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一對農民夫婦,在遭遇洪災,自家麵粉廠被淹的關頭,不顧一切搶出一沓沓賬本,從此毅然走上漫漫“還糧路”。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時間,一家人咬牙堅持,硬是把周邊18個村、200多戶村民寄存在廠里受損的76萬斤糧食一斤不差地還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獲評第五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剛剛榮膺2024年“誠信之星”的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南石店村劉平貴、李繼林夫婦。2015年,本報曾在頭版頭條報道過他們的感人事迹。6月30日,時隔10年,記者再次走近他們,重溫這份感動,觸摸依然滾燙的“良心”。
糧食沒了,但良心不能丟
“15年前的事了,現在想起來還像是眼跟前的事。”再次翻開那些沾滿泥污的存糧單、兌面證,年近花甲的妻子劉平貴淚眼模糊。
2010年,辦了10年麵粉廠的劉平貴家已是響噹噹的富裕戶。而8月中旬一場50年不遇的暴雨,讓一切化為烏有。“洪水來得太急,我們倆和工人們拼盡全力堵,但發現根本不可能。最後只能都撤出來,眼睜睜地看着糧食、麵粉被淹、被沖走。”劉平貴哽咽道,“那一刻,我腦子裡一片空白。直到繼林大喊了一聲‘賬本’!我突然回過神來。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大的膽、那麼大的勁,一下跳到水裡,摸索着撞開辦公室的門,撈出了所有賬本……”
那麼多貴重的東西,為什麼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賬本?記者的問題,劉平貴用兩個字作答:“良心!”
你家一車麥,我家五斗糧。他們的麵粉廠是這麼幹起來的:周邊村民把打下的糧食預存到廠里,按照比例、折算成麵粉,隨時取用。只取麥麩當利潤,從不缺斤短兩、從不以次充好。麵粉廠的好口碑贏得越來越多村民的信任。直到受災時,他們的“客戶”已積累到周邊18個村、200多戶村民。
“人家這種情況屬於不可抗力,就算不還也說得過去。他們不會真的……”遭災後,他們的耳邊沒少聽過這樣的“嘀咕”。“那些可都是大傢伙兒的口糧啊,咱哪能幹那事。”劉平貴捂着胸口說,“搶賬本就是為了清清楚楚地還。我就一句話:糧食沒了,但良心不能丟。”
把濕漉漉的賬本用衛生紙一頁頁隔開、晾乾,76萬斤糧食、總價值80多萬元的欠單得以一筆不差地保全。從泥濘里刨出機器設備,夫妻倆在左鄰右舍的熱心幫助下,重新把麵粉廠支棱起來。“為了打消大伙兒的顧慮,我們當面把發霉的小麥全部倒進垃圾場。”李繼林說,“咱就是要告訴大家,定下是啥就是啥,俺兩口子絕不幹虧心事。”
砸鍋賣鐵,也要把糧還清
“說起來容易,哪有那麼簡單?”“他家都那樣了,真能還得了這筆‘巨債’?”面對質疑,他們用行動回應。
東拼西借,夫妻倆籌到30多萬元,買下20多萬斤新糧,全部磨成麵粉,保證鄉親們隨到隨取。雇不起工人,妻子劉平貴一人守廠,干原來8個人的活兒。丈夫李繼林兼職打工掙錢買糧食,擠出時間幫妻子。為了補貼家用,大女兒主動放棄學業,外出工作。上大學的二女兒為了省200元錢的路費也很少回家。
“一年四季,見天饅頭就鹹菜,穿的全是別人給的舊衣服。”他們的艱辛,鄉親們看在眼裡,紛紛於心不忍地勸說:“算了平貴,有這份心就行了,剩下的不用還了。”而執拗的夫妻倆總是擺擺手,“砸鍋賣鐵,我們也一分不欠。”
日復一日,咬牙堅持,他們履行着自己的承諾。可到了2013年之後,隨着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原來零散的糧食寄存變得越來越少,沒有資金周轉的麵粉廠變得舉步維艱。關鍵時刻,當地鎮政府主動伸出援手,為他們擔保提供了15萬元的貼息貸款。“拿上貸款,我立馬全部買了糧食。看着滿登登的庫房,那叫一個踏實啊。”李繼林說著,揉起了眼睛:“真心感謝黨和政府,一感覺快走不下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在面前,讓我們一下子就有了勁。”
晉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登門,送來慰問金;省、市、區三級政府先後撥付幫扶資金16萬元,幫助他們渡難關;通過媒體了解到他們感人故事的社會各界紛紛相助。在一雙雙溫暖大手的托舉下,夫妻倆一步步走出困境。終於在10年之後,把76萬斤糧食一斤不差地還清。後經測算,由於小麥價格連年上漲,劉平貴夫婦實際償還的糧、麵價值已超過100萬元。
“2020年7月7日,我清楚記得那一天。我倆把最後一家的欠糧還完,立馬跑到了村邊的山坡上,一起大聲吼、放聲喊……”劉平貴說著,淚流滿面,“壓在心裡10年的大山挖走了,我感覺到了從沒有過的輕鬆。”
真誠做人,活得心安理得
“晉城好人”“山西好人”“山西省道德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文明家庭”“全國誠信之星”……一路走來,劉平貴、李繼林夫婦的誠信精神感動無數國人,也讓他們收穫無數榮光。“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們做的,是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會做的事,黨和政府卻給了這麼多、這麼大的榮譽,實在有點受不起。但這也證明,好人一定會有好報。”劉平貴說。
講良心,是劉平貴、李繼林夫妻刻在骨子裡的人生信條。2016年,中央文明辦為他們發放了近8萬元幫扶款,而當時還身背7萬多元債務的夫妻倆,硬是騰出一半捐給了4名“晉城好人”和2名貧困大學生。因為身體原因,還完欠賬的夫妻倆停辦了麵粉廠,選擇了打工謀生。雖然收入不多,但他們卻極盡所能地在公益救助、慈善捐款中奉獻和傳遞着他們的愛心與力量。
2020年為武漢疫情捐款,夫妻倆捐出1000元,還讓家裡人都按所在單位的最高標準捐,上小學二年級的孫女也把自己攢了好久的20元零花錢全部捐出。今年春節前,中央文明辦慰問組送來2萬元慰問金,他們毅然全部捐贈給了西藏地震災區。
志願服務活動中,有他們忙碌的身影;講台上,他們不遺餘力地宣傳誠信理念,弘揚誠信文化。“劉平貴、李繼林夫妻是我們的榜樣,是晉城的驕傲,也影響帶動了身邊無數人。”晉城市城區區委宣傳部三級調研員孟理善告訴記者,10多年來,在劉平貴、李繼林夫妻等模範人物的引領下,該區大力開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各類活動,先後湧現出174名各類道德模範、先進典型。“正是因為他們的發光發熱,才匯聚成了晉城全國文明城市的閃耀榮光。”孟理善說。
“真誠做人,才能走得長遠。凡事講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萬事萬物在變,但是,良心,永遠不會過期。”劉平貴說,他們將會永遠帶着真誠的良心做人做事,和大家一起做真善美的踐行者、中華美德的傳承者、文明風尚的弘揚者,讓誠信美好的正能量充滿社會。 山西日報記者王天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