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嫂子話家常
有的人說:“在孝敬父母這件事上,永遠別和兄弟姐妹計較誰付出的多。”
話是這麼個話,理似乎也是這麼個理,但是,往往多家庭的子女在贍養父母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局面。
父母對我們好,我們行孝,這是做人的本分,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積福。
可是贍養父母到最後卻成為了考驗家庭關係的試金石。
兄弟姐妹,沒有誰就應該被拴在父母家中照顧老人,父母也不能太偏心。
贍養老人,應該兄弟姐妹之間共同商量,立好規矩:
1、親兄弟明算賬,
涉及到錢的事要算清楚
我的父母都有兄弟姐妹,父親這邊的兄弟姐妹要多一些,母親那邊只有母親和小姨兩個人。
父親這邊的兄弟姐妹平常來看還是比較團結的,奶奶能動的時候,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我父親的工作平時很忙,他的其他兄弟姐妹工作相對來說輕鬆一些。
2000年的時候,奶奶突然得病住院,我父母忙的實在脫不開身,於是就負責出錢,讓其他兄弟姐妹出力。
一開始執行的好好的,但是沒過幾天,我大伯他們就開始反悔,說是父親給的錢太少,不願意去照顧奶奶。
父親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陪床那一段時間很讓人揪心。
我一邊心疼父親,一邊埋怨父親沒有把規則“丁是丁卯是卯”的立清楚。
古人說:“財帛分明大丈夫。”
贍養老人是一項共同的責任,應該由所有子女一起協商,也就是所謂的立好規矩。
有的人覺得“都是一家人,何必算賬算那麼清楚?”
其實,正因為“算賬算不清楚”才有了後來矛盾的爆發點。
贍養義務均攤,別讓一個人扛。
親兄弟明算賬,醫藥費、生活費怎麼出,提前白紙黑字說清楚,別等鬧矛盾了,再來翻舊賬。
真正的孝順,就是各自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千萬不要覺得手足情深無所謂。
涉及各自利益,還是放到檯面上說清楚好,越清楚,事也就越少。
2、責任劃分明確,
千萬不能模稜兩可
我的一個朋友,她有一個舅舅和一個小姨。
朋友的姥姥生病住院的時候,都是朋友的母親和小姨照顧的,朋友的舅舅老是借口他忙,只來過醫院兩次。
朋友的母親和小姨不但照顧着老人,還為老人付醫藥費。
按理說,老人把我們養大,女兒付醫藥費也是應該的,關鍵朋友的舅舅一分不拿。
結果到最後老人出院的時候,卻當著三個子女的面,宣布自己的老宅和存款都給兒子,還說姑娘是外人。
贍養父母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許許多多的細節組成的。
比如:今天該你伺候了,明天該你買菜了,後天該你陪老人了……。
最好列一份責任清單,明確贍養父母的具體職責,包括錢和力都要寫清楚。
只有兒子和女兒同工同責,陪護、費用均攤,才能保持動態平衡。
但是不能以“沒時間”“工作忙”“帶孩子”等各種理由推脫。
如果實在很忙,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補位,比如說,請護工或花錢請其他兄弟姐妹代為照顧。
3、不做事的子女
不能對做事的子女指手畫腳
我的一個朋友,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
朋友的老母親自從生活不能自理後,先是跟着哥哥生活了6年,接着又跟着朋友生活了5年,到目前為止,老母親仍然在朋友家住着。
可是朋友的姐姐,卻一天都沒有贍養過母親,但是每天都會給老母親或者朋友打電話。
朋友的姐姐在電話里每次都是指揮一氣,今天讓朋友買這個給母親做,明天讓朋友買那個為了母親好。
雖然姐姐不出錢不出力,但是老母親卻覺得姐姐最孝順。
到最後弄得朋友也很無奈,她倒想讓母親回姐姐家住幾天,可是姐姐卻說她很忙,沒時間。
贍養老人,最難不是沒錢,而是兄弟姐妹們比較多,有個別人不出力、不出錢,就靠一張嘴巴甜,最後還指責別人做得不好。
我的朋友曾經呵斥過她的姐姐:“你沒有在深夜陪護過母親,就不要對我的伺候吹毛求疵;你沒有為母親擦拭過身體,就不要對我的護理起質疑……。”
有的兄弟姐妹在贍養老人時出錢也少,出力也少,但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心虛,於是就指揮其他兄弟姐妹伺候好老人。
這表面看似孝順,其實心裡還和老實的兄弟姐妹玩起了心眼。
在贍養老人方面,不出錢、不出力的兄弟姐妹,那就少指手畫腳,要知道,誰做事,誰就有發言權,千萬不要站着說話不腰疼。
4、在贍養老人方面,
有話直說不憋着,及時疏通情緒
我的一個鄰居,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前年,我鄰居生病癱到了床上。
三個兒子和女兒輪流伺候,在這期間,二兒子對父親治療的費用有些不滿,二兒子也不憋着,直接找哥哥和妹妹把意見說了出來。
兩個哥哥和妹妹也都是通情達理之人,兄妹四個坐到一起坦誠交流,一起說出了解決方案,最後皆大歡喜。
本來照顧老人就挺累的,如果再把“分歧”放到肚子里不說,時間長了,內心就會變成一個鍋爐,到時候就會徹底爆發,引發矛盾。
坦誠交流,只說事實,不說情緒,把問題真正解決掉,才會贍養好老人。
楊絳先生曾說:"世間好物不堅固,彩雲易散琉璃脆。
錢會貶值,房會老舊,唯有兄弟姐妹的情分,越老越珍貴。
所以在贍養老人這件事上,心裡不愉快就直說,不要帶情緒,不要有分歧,要目標一致。
4、結語
在贍養父母方面,兄弟姐妹之間應相互理解,不要隨意指責。
記住以上四點,就會讓兄弟姐妹之間更加團結。
記住一個原則:用一片孝心反哺父母才是給父母最好的晚年。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