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2025年03月24日22:20:23 情感 7782

人老了,最大的錯覺就是:孩子會像你愛他們那樣愛你。

你年輕時候拚命掙錢、吃苦攢家,想着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等你老了,真躺在床上動不了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人願意拉你一把?

這年頭,房子車子彩禮,樣樣都要錢。

兒女一句“爸媽我手頭緊”,你就把幾十年辛苦攢下來的養老錢往外掏。

你以為這是愛,他們卻覺得這是應該的。

錢到底該不該留?給多少?怎麼給?說實話,早一點想明白,比晚年後悔強百倍。

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 天天要聞

一:“全給了”的陳叔

我鄰居陳叔,典型的老實人。一輩子在工廠幹活,攢了點退休金和一套老房子。

兒子結婚那年,他把老房子賣了,再拿出全部積蓄,給兒子買了套新房。

有人勸他:“留點養老錢。”

他說:“他是我兒子,我的就是他的。”

結果呢?不到兩年,兒子丟了工作,離了婚,還把房子賣了。

陳叔沒地方住了,只好租房住,省吃儉用。

後來陳叔得了糖尿病,住院都不敢多住,怕花錢。

兒子偶爾來一趟,說得好聽:“有事就叫我。”可真叫他,他不是在忙就說“我在開車,不聊了”。

陳叔有一天說了句特別扎心的話:“我當初把一輩子的底牌全翻出去了,現在老了,連打牌都沒資格。”

他不是沒兒子,是沒底氣了。

一個手裡沒錢的老人,說話都沒有聲音。

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 天天要聞

二:“有算盤”的老李

跟陳叔不同,老李就活得很明白。

他早早立了規矩:兒女的事能幫就幫,但大事別找我要錢。我得留點給自己吃飯、看病、養老,不然我活着成了拖累,死了連口好棺材都沒有。

兒子結婚,他只拿了一半積蓄,說得清清楚楚:“我只能幫這麼些。”

平時兒女來家裡,他做飯、買菜,從不讓他們掏錢。

可他也不慣毛病,誰伸手要錢,就一句話:“這錢是給我養老用的。”

兒女非但沒埋怨,反而越發孝順,逢年過節還塞點東西回來。

老李心裡門清:“我之所以過得舒服,不是因為我運氣好,是因為我留了一手。”

你發現沒有?那些晚年活得體面的老人,不是最有錢的,而是最有邊界感的。

你不給孩子當提款機,他們反倒知道你的辛苦;

你留點錢給自己,別人也才不敢輕視你。

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 天天要聞

三:“省到骨頭裡”的嬸子

我最心疼的是我嬸子。

嬸子年輕時吃苦耐勞,把家裡操持得井井有條。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讓兒女過得比自己好”。

兒子結婚,她賣了老家的房子。

女兒生孩子,她包攬了三年帶娃任務。

別人穿新衣,她穿舊衣;別人吃肉,她喝稀飯。她常說:“我能省點是點,把他們拉扯大不容易。”

可如今她70多歲了,身體不好,一個人住在城郊。

兒子說:“你住太遠,接送麻煩。”女兒說:“我這工作忙,騰不出手來。”

她有時候偷偷抹眼淚:“我不是怕老,我是怕沒人惦記。”

她不是沒兒女,是把自己省沒了。

一個把自己“犧牲到底”的人,到最後常常換不來感激,反而讓別人覺得理所當然。

最怕的就是這種:你省到骨頭裡,最後被說“你活該”。

四:聰明的老人,從不靠“感動”過日子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活得有勁、有尊嚴的老人,往往都不“講感動”。

他們不指望孩子報恩,不靠兒女養老。他們自己掙、自己存、自己花。

能幫就幫一把,幫不了也不自責。

他們知道,感情再深,靠不住金錢這根拐杖,遲早會摔一跤。

我們要明白,留錢養老不是自私,我們活得硬氣,孩子才不會看你可憐;

我們捨得給自己花錢,才有人把你當回事。

別指望靠“委屈自己”換“兒女懂事”。

你什麼都不說,他們就真以為你什麼都不需要。

老了之後,錢是給兒女,還是留着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麼做 - 天天要聞

五:留錢不等於不愛,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錢留在自己手裡,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防備孩子,而是為了在未來的某一天,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你有錢,生病就能住好醫院,走路就能打個車;

你有錢,老伴還在,能一起旅遊看看風景;

你有錢,哪怕一個人,也能請保姆,過得像個人。

這不是自私,這是負責。

你什麼都給了孩子,孩子也未必感激你;你把日子過明白了,他們反而覺得你靠譜。

人這一輩子,錢也好,情也好,到最後能撐住你的,都是你自己。

把孩子養大,是責任;把自己照顧好,是本事。

誰說父母就該傾其所有?你不欠誰,餘生就該為自己打算。

別再怕說“不”,別再捨不得花。

你花出去的,是尊嚴;你握在手裡的,是底氣。

日子還長,把自己活得舒服點。

給過的愛不收回,但以後每一分好,都該有你自己的一份。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93年女子嫁大28歲丈夫,結婚10年育有一子:他太有風範了 - 天天要聞

93年女子嫁大28歲丈夫,結婚10年育有一子:他太有風範了

“姐弟戀”常見,可“爺孫戀”少有!河北93年的小魏嫁65年大叔——這段整整差了兩代人的“爺孫戀”你敢信?這事兒一出來,網友簡直吵翻了,有人說真愛無敵,有人說“圖錢圖色”。都說三歲一代溝,可這差了整整兩代人的婚姻關係,到底藏着什麼貓膩....
愛,就是一起把日子過明白! - 天天要聞

愛,就是一起把日子過明白!

有人說,愛是山盟海誓,是風花雪月。可我卻覺得,愛其實沒那麼複雜,愛就是兩個人一起,把日子過明白。是下班回家後,你一句“我回來了”,他立刻放下手機去廚房幫你端菜;是深夜你躺在床上,他習慣性地給你掖好被角。
有一種男人,看似在“撩”你,實則動了真感情 - 天天要聞

有一種男人,看似在“撩”你,實則動了真感情

在這個曖昧泛濫的時代,“撩”成為了很多人對待感情的起點。他對你笑,對你說溫柔的話,會每天和你聊天,偶爾說些讓你心跳加速的調侃;你分不清這到底是“喜歡”,還是“套路”。尤其是男人主動的時候,很多女人心裡都會打個問號:他到底是認真的?還是只是玩
“不能活着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 - 天天要聞

“不能活着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縣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你要抓、要殺、要活埋,聽清楚,動手吧!” 這句痛徹心扉的話語,道盡無數漂泊老兵的深沉鄉愁。 1987年,何文德在台灣苦等回鄉無果,發起成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率領老兵群體上街,身着標有“想家”紅字的襯衫,高舉“生為...
當你熬不住的時候,學會“反着來”,你就贏了 - 天天要聞

當你熬不住的時候,學會“反着來”,你就贏了

有時候,真正讓人崩潰的,並不是事兒有多難,而是你太順着它走了。就像陷進泥潭裡,如果你用力掙扎,它只會吸你更緊。可你一旦停止反應,反而可能浮上來。這不是玄學,這是很多人熬過來的經驗。
55歲大媽:分房睡後,再婚老伴每天都和我鬧離婚,我錯了嗎?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分房睡後,再婚老伴每天都和我鬧離婚,我錯了嗎?

刷到是緣分,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您能動動小手幫忙點贊,關注,評論。你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祝福大家天天快樂,日日開心!我今年55,二婚嫁了個退休幹部。剛結婚那會兒他天天粘着我,現在倒好,非要分房睡。那天晚上我給他端洗腳水,他直接把
再三告知:老人“同房”,需要做好這五點!不然可能麻煩大了 - 天天要聞

再三告知:老人“同房”,需要做好這五點!不然可能麻煩大了

刷到是緣分,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您能動動小手幫忙點贊,關注,評論。你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祝福大家天天快樂,日日開心!0102在公園長椅上,聽見兩個大爺聊天,一個大爺說"最近老伴總說要注意安全",另一個大爺問"你們這把年紀還要注意
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 天天要聞

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夏日生活打卡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誘惑與挑戰,這些時刻往往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然而,深諳人性之複雜與脆弱的我,始終堅信一個道理: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人性,這個看似簡單卻又深奧莫測的概念,包含了人的情感、慾望
家中老母親要贍養?男子不打工專偷鄰居 - 天天要聞

家中老母親要贍養?男子不打工專偷鄰居

指認揚子晚報網5月19日訊(通訊員 陸群 記者 萬凌雲)5月11日,揚中市公安局油坊派出所接群眾胡先生報警求助,稱家中名貴藥材、名酒和黃金首飾不翼而飛。民警接到報警後,立即立案偵查,民警發現胡先生家周圍並無視頻監控,且小偷的作案手法老練,並未在現場留下明顯證據。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民警的細緻調查等工作,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