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過黃玲有了宋瑩做對比後,才發現她們家的這本經有多難念。
黃玲是莊家的大兒媳,庄超英是長子,又愚孝,他覺得他作為老大,理所應當為莊家做貢獻,他也把這種想法強加在黃玲身上,導致黃玲一直以來都承受着公婆的刁難與不公,卻有苦難言。
黃玲討厭公婆,提起她們就咬牙切齒,然而當我重溫這部劇才發現,最討厭公婆的人,不是黃玲,而是庄趕美夫妻倆。
阿婆腳受傷了需要人照顧,他們和趕美住在一起,平時又沒少幫襯趕美,於情於理都應該是趕美夫妻倆照顧,但是趕美媳婦說她白天要上班,晚上回來要休息,沒辦法照顧阿婆。趕美又不會做飯,更指望不上。
倆人就把黃玲和庄超英喊來,讓他們想辦法。說白了,就是讓他們當接盤俠,把阿婆接走。
但黃玲家只有兩間房,筱婷都住的小隔間,家裡沒有多餘的房間了。趕美媳婦靈機一動,讓黃玲和庄超英來家裡,替換着照顧阿婆,這樣她就更輕鬆了。
但庄超英帶畢業班,平時很忙,黃玲三班倒,也沒法來。黃玲想花錢請人照顧,阿婆不同意,覺得沒必要浪費錢,筱婷不是在家呢嘛,她年紀小,又聽話懂事,剛好讓她來照顧。
庄超英一想到自己不用伺候老人,臉上立馬有了笑容。但黃玲不樂意,筱婷是她親閨女,庄超英不心疼,她這個當媽的心疼。
黃玲無奈之下,決定把阿婆接到家裡,住圖南的房間。
阿婆這個人年紀大了,有很多年輕人忍不了的缺點。白天家裡沒人,她呼呼大睡,晚上家裡人都回來了,她為了刷存在感,晚上不睡,不是渴了就是要痰盂,攪得圖南和筱婷也休息 不好,上課總打瞌睡。
黃玲不喜歡阿婆,平時也懶得和她說話。阿婆無聊,明知道圖南作業沒寫完,非拉着圖南和筱婷陪她聊天,影響孩子們的學習。
黃玲生氣,可又不能說什麼,不然阿婆又會故作委屈,說老了老了,招人嫌哦。宋瑩出了個主意,讓圖南和林棟哲住一個屋,黃玲心裡才好受些。
阿爹阿婆上了年紀,身上很多的毛病和壞習慣都改不了,倆人又是那種強勢的性格,受不得什麼委屈,她在黃玲家住了一個月,就讓黃玲煩不勝煩,可想而知,他們和趕美夫妻倆住在一起十幾年,趕美夫妻倆有多煎熬。
就算阿爹阿婆考慮心疼趕美一家,不像對黃玲似的,把她當免費的保姆使喚。但是老兩口和趕美夫妻倆住一起,偶爾有個感冒咳嗽,晚上肯定咳個不停,他們年紀大了覺少,晚上經常起夜,平時又睡得晚起得早,時不時再咳嗽幾聲,真的很打擾人休息。
趕美夫妻要是不煩他們,阿婆當初生病,就不會着急想把她推給黃玲了。要不是阿婆對他們家有幫助,他們倆壓根就不會同意庄超英把阿婆送回來。
這些年,老兩口一直把趕美當成養老的依靠,所以生活上沒少幫襯他,振東振北兩個孩子就是他們帶大的。
老兩口有退休金,還握着庄超英三分之一的工資,這些錢加起來可不少呢。只要阿爹阿婆不生病,倆人不僅能自理,還能幫忙做飯做家務,趕美媳婦可以輕鬆不少。
隨着振東振北長大了,學習上需要幫助,趕美夫妻倆要是讓庄超英或者圖南、筱婷給振東振北補課,他們未必願意幫忙,但只要老兩口開口,事情就好辦了。
對趕美夫妻倆而言,老兩口帶來的利益比和他們住在一起的煩惱多的多,所以他們才一直願意忍。
等到老兩口真的需要人照顧了,他們的退休工資只夠自己開銷,幫襯不了趕美,以趕美夫妻倆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性格,巴不得早點把他們送走,一天都不要在這個家多待。
老兩口現在還能站着說話不腰疼,覺得有趕美夫妻倆可以依靠就瞧不起黃玲,等到黃玲寒了心,庄超英也不願和他們親近,趕美夫妻倆又指望不上,他們難過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作為父母,尤其是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就算一碗水端不平,也不要偏心地太離譜。
因為許多老人老了以後才發現,被偏心的孩子到最後大多靠不住,反而是曾經不被重視的兒子兒媳,成了晚年的依靠。要想老有所依,就儘力對每個孩子都好一點吧,別偏心這個,寒了那個孩子的心,老了沒有退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