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綏銘教授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
“這些年來做研究的時候,最讓您感到意外的變化是什麼?”
潘綏銘教授回答說:
“最意外的,應該就是我國的婚外戀。
這些年來,婚外戀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尤其是妻子的婚外戀比例,是全球最高的。大概每3個丈夫以及7.5個妻子中,就有一個婚外戀發生。”
上圖中,就是潘綏銘教授追蹤調查研究的女性婚外戀上升趨勢。
在2000年時,女性婚外戀比例還不足10%,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據就超過了30%。
當我們在談論婚外戀時,不得不談論一個問題: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不再敬畏婚姻?
網上有這樣一組數據:夫妻離婚的原因。
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婚外情。
由此可見,導致婚姻關係破裂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對婚姻不忠”。
面對伴侶的背叛,無非是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原諒
為了孩子,原諒伴侶的背叛;但原諒之後,發現兩個人的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
就這樣僵持着,擰巴着,湊合著過下去。
但選擇原諒,就意味着你要承受對方再次背叛你的行為。
第二種:果斷離婚
這樣的人,理智,果斷,敢愛敢恨。
“既然你背叛我,那就是你單方面撕毀了我們結婚的約定;既然你不仁,那也不能怪我不留情”。
對於這類人來說,發現伴侶的背叛,往往會第一時間查找證據,然後在離婚時為自己爭取足夠多的權益。
-01
一個人背叛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先來聊一聊,背叛者們常見的為自己開脫的理由。
比如說:
“我之所以背叛,是因為在他身上感受不到愛”
“他總是冷暴力我,我們的婚姻名存實亡”
“跟他在一起,找不到成就感,他一直打擊我,貶低我”
“我們倆早就沒有愛了,各玩各的,是他先背叛的感情”
無論哪一種理由,哪一種為自己開脫的說辭,都不是你背叛婚姻的理由。
心理學上講:
一個人背叛婚姻的本質原因,就是“逃避責任”。
說出這些理由,目的就是轉移視線,混淆大家的注意力,讓別人弱化自己背叛婚姻的事實,從而轉移大家的情緒。
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的形象,引起圍觀群眾的同情,以此來掩蓋或抹除自己背叛的後果。
這類人在生活中,有哪些特徵?
逃避問題,逃避責任;
骨子裡是自卑的,懦弱的,極度渴望獲得外界的認可;
從來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
與伴侶相處時的狀態,習慣冷處理,冷暴力,從來不願意正面解決問題;
逃避溝通,拒絕溝通,無法共情。
在親密關係里,習慣“錯誤歸因”,將所有的責任與過錯,都推到愛人與孩子身上。
想一想,你身邊那些背叛感情的人,是不是都具備這些特徵?
對於背叛者而言,他們背叛婚姻的行為往往是這樣:
在初次背叛時,就是為了從第三者身上獲取一些情緒價值,成就感,讓自己的價值和存在被放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十而已》中的許幻山和林有有。
許幻山試圖在林有有身上,找到他男性的魅力,讓他獲得被崇拜,被認同,被讚美的價值感。
當背叛者們“嘗到了甜頭”,他們就會越陷越深。
時間久了,他們就變得麻木。
失去了理智,失去了道德感,更失去了對家庭的責任感。
完全變成了“被慾望牽着走”的人形傀儡。
-02
面對伴侶的背叛,該不該原諒?
我想,這是每一個遭遇背叛的人的內心想法。
先說結論:
無論如何,都不要原諒那個背叛你的人。
因為背叛感情,就像家暴一樣,從來都是“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當電腦提示你“覆蓋文件”或“刪除文件”時,你會選擇哪一個?
無論你怎麼選,結局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原來的文件,終將被你刪掉”。
在婚姻里也是如此。
你選擇原諒:
繼續過下去,一段時間後你發現如鯁在喉,心中不順,念頭不通達,你越來越壓抑,最後你還是放棄。
選擇不原諒:
開始的時候,你很難過;可熬過最難的階段,你發現自己的選擇真的很正確。
原諒與否,就像什麼呢?
你很喜歡一個杯子,但某一天杯子倒在地上摔壞了。
儘管你用膠水把杯子粘起來,可你發現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後來一想,你還是把杯子丟掉了。
丟掉之後,你又換了新的杯子;儘管心中還是懷念那個壞掉的杯子,可你心中沒有那麼難過了。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背叛婚姻這件事?
你會原諒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