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生,你一定要狠狠地存錢

2022年12月11日22:11:03 情感 1230

聽過一句扎心的話:

曾經覺得談錢傷感情,中年以後才知道,沒錢更傷感情。

曾經視金錢為糞土,沒錢會被認為一無是處。

越長大,對這句話體會越深刻。

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兒女要撫育,身體機能開始滑坡,經濟壓力陡然增大。

有錢和沒錢,真的是天壤之別。

作家三毛說的好:“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兜里有錢,卡里有數,實在是太重要了。


01


錢,永遠不夠花

最近看電視劇《沒有工作的一年》,對主人公何雨的遭遇,印象深刻。

她在上海工作了十幾年,卻因為不滿公司調崗,一朝失業。

何雨本以為,憑藉這些年攢下的存款,可以順利渡過待業期。

不曾想,短短几個月內,她的理財項目就虧了一大筆,減掉借給朋友的錢,卡里的餘額,只剩6萬。

何雨算了下,車貸2萬,再減掉社保、房租、水電費,這些錢半年之內根本不夠花。

為了掙錢,何雨只能到處面試,甚至大半夜去擺地攤賺錢。

等她好不容易還上了車貸,母親又被查出患上惡性腫瘤。

醫院催促何雨,在2天之內,把16萬手術費補齊。

可何雨哪有這麼多存款?她只能把車賣了,七拼八湊地借錢。

得知母親後續還要做化療,費用還不是個小數目,何雨崩潰得在樓梯間大哭。

有錢時,覺得什麼都無所謂,遇到意外,才發現沒錢真的舉步維艱。

生一場病,就能體會花錢如流水的無奈;

負一次債,就能明白低頭四處借錢的心酸。

知乎上有個問題:

如果突然失業,你的存款能維持多久?

有人說,估計就2年吧,房貸+育兒+日常,這些年基本沒存下錢;

有人說,1年不到,家裡老人有慢性病,每個月的開支都數以萬計;

有人說,頂多1個月,信用卡、車貸、花唄加起來,都能給人整崩潰。

沒錢的苦,吃一次就夠了。

尤其是中年人,日常開支、車貸房貸、家人健康、應對意外……處處都要花錢。

沒有人希望在意外發生時,連吃飯住房、家人健康都保不住;

也沒有人希望在困窘之時,被逼到絕路,沒有翻身的機會。

有句話說的好:

人生中80%的困難,都可以用錢來解決,而剩下的20%,也可以用錢來緩解。


年輕時信奉快樂至上,總覺得談錢很土很庸俗。

等長大後碰了釘子、摔了跟頭,才知道銀行卡上的餘額,真的能治好成年人的一切矯情。



02


存錢不會暴富,但真的有用


網友@努力攢錢的二花曾說過自己的經歷。

2020年,她和家人剛買完房,就遭遇了降薪,連續3個月,收入只有三四千。

可她們家光房貸就有7500,這點收入,根本不夠用。

她一個在北京的朋友,因為停工停薪,家裡都窮得揭不開鍋了。

她看着手頭的存款一天天減少,心裡也怵得慌。

有了這次經歷後,大家都不敢亂花錢了。

二花不止一次跟家人說,非剛需的開支,能少花就少花。

所以這2年,大家存錢存得特別努力。

最近,家裡的收入再次受到影響。

但大家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慌了,畢竟手裡有了50萬的存款,還能撐一段時間。

二花說:

“存錢當然不是為了不花錢,而是在遇到萬一的情況時,有錢可花。

遇到經濟不好,或者沒有收入了,我們才能有錢吃飯、有錢還貸,關鍵時候,還能保命。

當聽說這段時間,很多人因為失業,生活都變得困難時,我真的很感謝自己有努力存錢。”


在餘生,你一定要狠狠地存錢 - 天天要聞


生活並非一帆風順,遭遇打擊時,有些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但也有人很快恢復如常。


差別在哪?


就在於手頭的存款數。


有錢,意味着意外來臨時,還能抵禦風險,生活有保障;


沒錢,則意味着遭遇變故時,只能被生活風浪卷着走,沒有一點選擇權。


在充滿不確定的當下,手有餘糧,心才不慌。


正如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的:


人追求的當然不全是財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那些一點一滴攢下的,何止是錢,更是生活的選擇權。


看到卡上的數字蹭蹭上漲,心裡的安全感,才會增加。



03


慾望降級,幸福才能升級


曾看過一位網友的留言,她把自己的管錢經歷,分為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剛工作的2-3年,不做計劃,沒有存款,只知道四處旅遊,胡吃海喝;


第二個階段,當了房奴,開始攢錢裝修、買車位,最誇張的時候,每天一盤炒素菜配白米飯,日子過得緊巴巴;


第三個階段,生了孩子,有了憂患意識,每月定期存款,吃穿住行樣樣從簡。


這位網友說,習慣極簡生活後,她早把珠寶豪車都看淡,覺得有房有車有家,已經非常幸福。


很多人總以為省錢意味着節衣縮食,每天過得摳門且委屈,其實並不盡然。


看過一個幸福公式幸福=能力÷慾望。


在賺錢能力不變的基礎上,給消費欲“降級”,一樣可以實現財務幸福。


那麼,怎樣削減消費慾望,實現快樂存錢呢?


給大家3點建議:


1.強制儲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嘗試過“儲蓄”,但因為沒有採取“強制”的手段,所以往往都會堅持不下去。


想做到強制儲蓄,其實可以藉助一些小工具來實現。


比如設置支付寶的螞蟻星願,每個月自動扣一定數額的錢存起來,簡單快捷;


或者設置“筆筆攢”的數額,每買一次東西,都會從卡上扣一筆錢到餘額寶,久而久之,也會存下一筆不小的數目。


2.不要衝動消費


遇到一些促銷活動,很多人都會忍不住瘋狂剁手,以至於最後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怎麼辦呢?


可以給自己的購買行為設置一個“緩衝期”,延遲消費,不要衝動。


喜歡什麼東西,可以先放在購物車,隔段時間再來看看,你是否真的想買它;


或者給自己定“淘寶預算”,比如每個月用1000元,用完即止,這樣買東西之前,都會反覆權衡。


3.制定理財計劃


存不下錢的一大原因,就是不懂資金分配,以至於家庭收支混亂,打理時毫無頭緒。


其實網上很多有趣且科學的理財方法,可供選擇。


比如1234存錢法:


10%的錢用於3到6個月內的生活開銷;


20%的錢用於購置保險,抵禦意外和疾病;


30%的錢可以買股票、基金等,這些高回報的投資,有助於財富的快速增值;


40%的錢,用於儲蓄、國債等穩健理財項目上,實現保本增值。


在餘生,你一定要狠狠地存錢 - 天天要聞


還有333存錢法:


把收入按照儲蓄、生活開銷、投資理財分成三等份,發工資時先存錢,再消費,避免最後存不下錢。



04


網上有個問題:一個人最正確的生活觀是什麼?


很贊同心理諮詢師@唐若說的:


放下面子好好賺錢,如果沒有賺錢的能力,那就控制自己花錢的慾望。


是啊,人生很貴,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別忘了精打細算,努力攢錢。


別輕信什麼消費至上,再光鮮的生活,都不如賬上有錢,更讓人安心;


也別做嘴上說說的空想派,再多自我安慰,也不如卡里有數,來的更實在。


對人生最大的負責,就是隨時留好退路,能夠抵禦風險,保護自己和心愛的人。


哪怕一天只省下幾十塊,但看着卡里的餘額一點點變多,你心中的底氣也會越來越足。


2022年最後一個月,願我們都能埋頭苦幹向錢看,努力賺錢往厚看。


卡里不缺錢,晚上不失眠,心中有光,身邊有人,兜里有錢,幸福快樂,回家過年。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與轉發!我們3樓的高阿姨在社區里工作,人長得不漂亮,但能說會道,關鍵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乾淨。聽對門葛大媽說,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結婚幾十年,她老公從來不讓她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就連兩個孩子小時候也沒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