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有一個話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那就是教授鄭強批評如今的年輕人好高騖遠,總是想要找到享受的工作,卻又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憑什麼資格能夠在這20多歲的年齡就開始享受了,所以他希望年輕人能夠不要挑三揀四,因為他們不配。
鄭強教授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年輕人踏上社會,工作時間才幾年,還沒有為社會,為自己的父母親的養育之恩有所回報,還沒有為自己的小家作出努力,成家要靠父母接濟,買車,買房也要靠父母,在生活上只追求享受,不求付出,還抱怨社會的不公平,這樣的年輕人是不配的,回首看自己的父輩,年輕時的生活有多艱難,物質上有多苦,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自己養,節儉的生活,才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靠自己,不是靠父母,現在的年輕人,多學點做人該有的德行,為能自強自立的年輕人點贊。
在這裡筆者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吧,教授鄭強他針對的只是部分不知道努力不知道奮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只看到五十多歲的人收入生活穩定的方面,不知道五十多歲的人年輕時辛苦讀書工作的日子。當時考個一般的本科也是百里挑一,而現在的本科至少也是十里挑九,比例之高,競爭烈度豈能與老一輩當時相比。這不僅是教育出了問題,也是年輕人的認識有問題,這是不成熟的表現,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該吃的苦頭還得吃夠,該了解的歷史還得了解,才能放平心態,忍受所謂的不公平,努力工作,到自己五十歲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是我們也要理解一下、包容一下當下年輕人,他們有自己的難處,也不能完全說他們不努力工作。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基本的人的生活條件也不同,六七十年代全國各地各城市的工礦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少數工私合營,各地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其他的招工只招本市城市戶口年輕人上班。家不在附近的單位有集體宿舍,工作十年左右單位分房。
可是現在不一樣,大學畢業生可以到全國各地找工作,各大城市來了很多大學生找工作有的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找不到合適工作。還有大批的農村年輕人進城打工。現在的工礦企業有國企有私企,國企還好說,私企一般不提供住宿,現在各單位沒有房福利。自己花錢買房,問題來了一種是租房自己租一套房四五千塊錢每月,和人合租一到二千元,每月工資四千到一萬元,很少有兩萬元每月,過五年或十年要結婚生孩子,有的人住房和工作地點有好幾十公里路程每天來回跑也夠累了。父母有錢有房的好說,父母沒錢無房的,一般大城市買房子 ,一套好幾百萬,中小城市也得一,二百萬,工作一輩子買不起房,有的還要負擔父母。
你說這一代年輕人好受得了嗎。所以有的就逃離大城市,回農村回小城市。這也是一種辦法,有的不離開,艱苦奮鬥,但如果好吃懶惰的人,就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