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2021年09月08日18:17:02 情感 1156

法國的思想家帕斯卡爾在《隨想錄》里寫道:

“人只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我思故我在。

人,唯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才能靜聽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價值的路徑。

最近看了不少名人傳記,思考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成功到底是偶然呢,還是必然呢?說偶然的絕大多數是將成功歸結於機遇的降臨,而說必然的更多會將成功歸結於勤于思考,自我的奮鬥,及時捕捉到機會機遇。

在我眼中,這種互相對立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但又不完整的。因為,成功是偶然和必然二者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01

在現實生活中,機遇對每個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抓住偶然的現象,不輕易放過,勤思考,多研究,掌握偶然中之必然,這是許多科學家通向成功的道路。

青霉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抗生素,是人類醫學歷史上的轉折點,直至今日它依然是我們在醫藥衛生治療中應用最廣泛的抗生素之一,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為青霉素的發明。僅僅是一種葯,整個人類的壽命從 45 歲提高到 60 歲。所以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甚至是整個科技史上造福全體最大的一個發明。

1928 年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發現青霉素是微生物學研究中偶然性作用的經典事例。

那是在 1928 年的夏天,那段時間弗萊明正在專心撰寫一篇有關葡萄球菌的回顧論文,出於需要所以在實驗室里培養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七月下旬的某一天不知什麼原因一個黴菌孢子恰好掉進了培養皿中,恰好當時的弗萊明不在——人家鄉下度假了。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當 9 月 3 日他返回實驗室的時候才發現培養:角落長了一塊青黴菌,仔細觀察後,他發現周圍居然沒有細菌滋長,聰明的弗萊明馬上意識到這個黴菌肯定不一般,於是他將污染的東西進行培養最終發現這就是青黴菌,而它所釋放出一種物質可以殺死很多致病菌。

弗萊明給這種物質取名為:青霉素。隨後弗萊明把這個現象發生在 1929 年 2 月 13 日的英國《實驗病理學雜誌》上。

在此後長達四年時間的研究里,他進一步發現,青霉素對許多可引起嚴重疾病的致病菌都有着顯著的抑制和破壞作用,而且殺菌作用極強,對人和動物的毒性極小。

值得一提的是,弗萊明在自己的報告中稱此次發現為一個偶然的機遇。而其實,早在1911年就有人發現過青黴菌,遺憾的是,並沒有人對此進行過更深入的研究。不得不說,這一偶然發現其實包含了必然的因素——勤于思考。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02

十九世紀初的拿破崙時代,歐洲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迫切需要大量火藥。火藥的成分是硫磺、炭粉和硝石。但硝石在當時很緊張,因此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製取硝石的新方法。

當時,法國有一位叫庫爾特瓦的藥劑師,正研究從海草中提取硝石。他把海草燒成灰,加水浸泡,再從過濾後的溶液里提取硝石。

有一天,庫爾特瓦正在專心致志地做實驗,突然一隻貓闖了進來,把桌子上的硫酸瓶打翻了,硫酸沿着桌面流進了浸過海草灰的溶液中。

這時,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溶液起了反應,升起了一縷縷紫色的煙霧,散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這種煙霧凝結後,變成了鹽粒似的紫灰色晶體,並閃爍出金屬的光澤。

庫爾特瓦興奮極了,立即進行化驗分析,發現它是一種新的化學元素。後來,這種元素被命名為“碘”,它的希臘文原意就是“紫色”。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無獨有偶,1906 年,美國著名的化學家貝克蘭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有機物——酚醛樹脂。他的實驗室內老鼠猖獗,常常攪得他不能安心實驗。

他雖然養了一隻貓,但卻是只不會捉老鼠的懶貓。沒有辦法,貝克蘭只好求助於捕鼠器。有一天晚上臨睡前,貝克蘭在捕鼠器上放了塊香噴噴的奶酪。半夜裡,老鼠還沒來,那隻懶貓卻順着香味跑來了。它東聞聞,西嗅嗅,把桌上的酚醛樹脂溶液打翻了,正好倒在奶酪上。

第二天,貝克蘭發現,漿糊似的奶酪變成了光滑的、堅硬的物質。抓住這偶然的現象,經過反覆試驗,貝克蘭提出了最佳配方。一種新型的絕緣材料——電木誕生了。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03

思想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思想上的懶惰必然會導致我們行動上的遲緩,以至於我們遲遲無法達成既定的目標,這個不好的結果又會反過來影響我們正常的心態,最終被壞情緒控制着而無法自拔,而這就是埋下了所有問題的禍根,不思進取而固步自封。

最後,我想強調兩點:

  1.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

第二點,所有的成功都是做到了一般人不願做、不敢做以及做不到的事。希望大家可以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並取得成功。

尤其,我們要勤奮實踐、勤奮求知,同時也不能忽視勤奮思考。“學”包括實踐中的“學”和讀書中的“學”,而實踐和知識的結合則有賴于思考。

我們應重視思考,但更重要的是應善於思考。善於思考既要求我們具備如何思考的有關知識,還要求我們意識到只有在思考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提高思考能力。

在偶然中遇見必然,思考凸顯最"硬核"的魅力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男友撞癱女友後失聯!網友竟罵她“撈女”?法律:一分賠償別想少! - 天天要聞

男友撞癱女友後失聯!網友竟罵她“撈女”?法律:一分賠償別想少!

一場車禍,兩重傷害:身體癱瘓+網絡暴力2025年4月5日,甘肅25歲的白女士乘坐男友張某某駕駛的車輛時,因對方違規駛入對向車道,與大貨車相撞,導致她脊髓損傷、高位截癱,從此失去站立能力。圖片來自網絡這本是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然而,當白女士在網絡上喊話男友“現身負責”後,輿論卻迅速跑偏—— “漁場管理...
那些藏在經歷里的清醒:不是套路,是過來人的分寸 - 天天要聞

那些藏在經歷里的清醒:不是套路,是過來人的分寸

總有人說“女人經歷多了,會留下藏不住的痕迹”,這話不盡然,卻也點出一個事實:情感里的起落和磨合,總會悄悄改變人的認知和姿態。那些被稱作“有過很多情感經歷”的跡象,說到底不是什麼“手段”,而是在一次次靠近與疏離中,攢下的清醒和分寸。
尖子生被趕出家門,“硬碰硬”解決不了問題 - 天天要聞

尖子生被趕出家門,“硬碰硬”解決不了問題

據風芒新聞報道,近日,就讀於湖南長郡中學的尖子生小凱沉迷手機後翹課、成績下滑,高考物理類僅考575分,被父母掃地出門,斷了生活來源。父母的做法是否合適,引髮網友熱議。從報道看,小凱作為學校曾經的尖子生,父母最終將他拒之門外,高考成績或許是導火索,但絕不是主要原因。中小學時期,小凱都是班裡的佼佼者,初中...
一個男人害怕失去你,才會有這三種表現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害怕失去你,才會有這三種表現

文/飛魚楊絳先生說,真正愛一個人,從來都不是要求對方,按着你想象的模樣迎合你,而是尊重和守住對方原有的樣子。在感情世界中,一個男人在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心愛你,其實都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為在乎,所以害怕失去。男人是真的在乎你,才會害怕失去你。
警惕!表面是熟人,背後是騙客 - 天天要聞

警惕!表面是熟人,背後是騙客

正值暑期求職、實習及出境游高峰,一宗精心設計的“熟人騙局”引發社會關注。近日,廣州一名年輕男模特小衷被其前老闆以高薪拍攝工作為誘餌,騙至泰國後轉送緬甸,遭遇非法拘禁。 經中國駐泰國大使館、中泰警方及家屬等多方共同努力,小衷已於7月4日成功獲救。此案再次敲響警鐘,揭示“熟人”利用信任關係實施跨境犯罪的危...
愛過的人,還能做朋友嗎?答案很簡單:“兩個字” - 天天要聞

愛過的人,還能做朋友嗎?答案很簡單:“兩個字”

王菲在《紅豆》里唱:“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可成年人的心底,總藏着一份對 “盡頭” 的不甘。成年人的情感褶皺里,總藏着關於 “前任” 的終極叩問:那些曾把彼此的名字,刻進骨子裡的人,分開後,還能笑着說 “再見” 嗎?愛過的
婚姻里,當你學會“不要”,反而得到更多 - 天天要聞

婚姻里,當你學會“不要”,反而得到更多

NICE TO MEET YOU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曾經要得那麼用力,如今才發現,原來自己都給得起。婚姻中,你越是伸手要,就越求而不得。很多人都在婚姻長河裡艱難跋涉,用力索要着那些求而不得的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