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這是網絡上特別流行的一句話。
這句話很甜,也很巧妙,將一二三四別出心裁地放在一句話中,修飾了愛情的甜蜜。
字面翻譯過來,就是:一間屋子,兩個人,早中晚三餐,春夏秋冬四季。
很簡單的名詞排列,而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每一個讀到這個句子的人,都會把它省略掉的動詞腦補回來。
什麼動詞?
陪伴。
一屋兩人不重要,三餐四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兩個人要住在一間屋子裡,要每天一起吃三餐,要共度四季,要相伴一生。
解釋清楚這句話,我們再來看它的下一句吧。因為這句話本身就很像一個上聯,網絡上自然就有才子給它起了下聯,而且版本還很多。
遺憾的是,互聯網信息繁雜,良莠不齊。這句話就算有原配下聯,現在也找不到了,只好將比較受歡迎的幾句都列出來,一起討論一下。
第一個是萬水千山百年一心。這個是最被認可的一句,用萬千百一對一二三四,用萬水千山對三餐四季,用百年對兩人都還是中規中矩,值得一讀的。
而且從整體來看,上下聯互成對比的同時又一起烘託了愛情的美妙。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萬水千山百年一心。
第二個是七情六慾五味百年,這一個比之第一句就有失工整了。首先,一二三應該用五六七來對,而不是七六五;其次,若用五六七的話,最後也不該是百,而應該是八。這裡作者大概是想到一個七情六慾比較貼近,就順着發揮而去,到百年時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不足取信。
第三個比較出我意料,就是將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這句話反過來,四季三餐二人一房。
這個很有意思,正着說,是一個屋裡住着兩個人,這兩個人三餐四季都要一起度過。
反着說呢,也說得通。四季輪換三餐更迭,這兩個人就守着這一個屋子,靜看歲月流逝,以動襯靜,別有風味。
第四個,為四海三山二心一生,這個很工整,四三二一的結構正好與上聯相對,四海三山對應的是三餐四季,二心一生對應的是一屋兩人。雖然不是字字相對,但句意上連貫上聯,不失為佳對。
另外,還給大家找到了這句話的英文版本。這句話的翻譯也有難度,因為要在翻譯過程中補充上缺失的動詞,否則便意境全無。
One happy life with just
Two of us having
Three meals together every day in all
Four seasons for every year.
這一譯本是我覺得質量最好的了,請大家一起欣賞。
【拓展知識】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楹聯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
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云:“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作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