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阮西內 黃慧仙

同學們正在取件。記者 阮西內 攝
如今,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伴隨着一張張青春面孔的到來,不少高校快遞服務站點也出現了“爆倉”現象。
“進入9月以來,工作量就翻了兩三倍,昨晚一直忙到11點多才收工,每天到站點的快件都多到放不下。”一位高校菜鳥驛站工作人員說。
開學季,高校的快遞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哪些物件又得到同學們的青睞呢?
9月9日,潮新聞記者來到杭州錢塘區學源街,這裡沿線包括了中國計量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多所高校。

快遞站堆滿快遞。記者 阮西內 攝
在“浙傳”和“杭電”生活區中間,有順豐、京東、菜鳥的快遞服務站點,每家門口都增設了臨時取件區,包裹被堆得滿滿當當。
“我已經來來回回走了6趟了,快件雖然都不大,但手裡一下子拿不了這麼多。”來自浙江傳媒學院大三女生小李買了不少護膚品寄到學校。最終,她只能喊同學一同前來取件。
當天取了7件快遞的杭電大二學生小周,用上了從同學處借來的露營車。“開學前幾天,我就在網上買了很多生活用品,簍子、收納盒、還有一些乾糧等。這幾天,買的東西陸續到件,正好開學用。”小周說。

用小推車拉貨。記者 阮西內 攝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服務中心菜鳥驛站,工作人員劉先生一刻不停地在機器上錄入快遞條碼,身上的T恤早已被汗水浸透。此處菜鳥驛站有着約40個編號的架子,每個快遞架上都放滿了快件。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家鄉土特產等,是大學生開學季最常見的幾類快件。
“最近80%以上的快遞都是宿舍常用的生活用品。像椅子、床墊等大件,大多是大一新生購置的。”劉先生說。
許多學生不再扛着大包小包到學校報到,而是選擇更方便、省力的快遞運輸。學生提前把大部分行李寄到學校,大多數生活用品則在網上購買,自己只需輕裝上陣。
正是採取了這種“瀟洒”策略,來自內蒙古的大一新生小王來杭報到時,只帶了一個行李箱。其餘物品不是在路上,就是先行到了快遞站點。
當然,每年開學季,大一新生之間的“土特產外交”也是固定節目。“我從家裡帶了些牛肉乾、奶片,打算分給同學們嘗嘗鮮。”面對着新環境、新同學,小王準備用土特產作為“破冰”鑰匙。
在與幾位同學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像水果、乾貨、零食等,是快遞中較多見的土特產類型。
站點前,一輛接一輛快遞車還在穿梭來往,來自全國各地的快遞不斷進入校園。“估計這波要忙到中秋節吧!”劉師傅沒有停下手裡的活,眼前,還有成堆的快件等着他理清。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