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與優勢專業招生計劃持續增加,選考科目限制少
學校今年招生計劃總數5310名,比去年小幅擴招。其中,在廣東省普通高考招生計劃為4157名。今年,學校進一步加大招生—培養一就業聯動力度,動態調整各專業招生計劃,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國家人才需求導向,區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法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中國語言文學類、計算機類、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等專業(項目/類)招生計劃數增幅校大:會計學、漢語言文學(師範)、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招生計劃較多,考生被上述專業(項目/類)錄取的幾率將進一步增大。
新增10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共19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招生
學校作為廣東省首家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建設高校,共開設19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已形成複合培養的示範效應(具體在粵招生項目詳見《招生專業目錄》)。廣外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以“國家戰略所需、灣區發展所向,廣外專業所能”為核心,通過學科交叉、專業聯合,實踐賦能三大支柱,打造”專業精、外語強、視野廣”的複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着力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職業發展競爭力,跨學科融合能力以及全球勝任力。
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首年在粵招生
2025年學校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兩個專業首年招生。
人工智能:廣外人工智能專業致力於培養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核心方法和關鍵技術,兼具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及社會責任感,夠解決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人工智能複合型人才。專業特色突出四個方面:一是夯實學科基礎;二是多學科交叉融合;三是國際化辦學特色;四是實踐育人培養模式。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大數據管理與管理應用是涉及經濟學與管理學基礎理論、數據統計分析知識、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方法及數據科學思維的前沿交叉專業。該專業培養具備理解數據、管理數據及應用數據能力,能夠勝任大數據分析、數據管理與治理及智能化商業決策等工作的國際化經營創新人才。
國際組織創新班選拔名額增加,新增2個院內選拔創新班
2019年,學校率先在廣東省高校中開展國際組織人才本科培養專項工作。目前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翻譯和法學四個國際組創程班。國際組織創新班面向全校符合條件新生進行選拔。學校今年將增加40個國際組織創新班選拔名額,為更多有志於投身國際組織的學子提供學習機會。此外,為順應全球化發展需要與新時代對於多語言師範人才需求,學校今年新增國際商務(創新班)和英語(英日雙語師範)。
三次轉專業機會,轉專業實行“轉出零門檻”
本科生在校期間有三次轉專業機會:第一次是根據學校公布的創新班選拔條件自願申請。經創新班所在學院考核錄取後,進入創新班就讀;第二、三次分別是參加第二、四學期的全校範圍轉專業,學生轉出時實行“零門檻”(即不設條件)。具體政策和要求以當年政策和通知為準。從全按各專業接收轉入學生的名額來看,近年來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24-2025學年全校轉專業成功率近60%。
人工智能(AI)課程覆蓋全校新生
廣外緊跟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一體推進通識課程改革,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從2025級學生開始,人工智能(AI)通職課程將作為通職必修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學校還將採取AISP(AI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專門用途人工智能模式,個性化設計符合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課程,形成廣外特色的人工智能課程群。
設立“新視野”新生專項出國(境)交流項目
2024年學校推出”新視野·新生海外交流訪學項目”,專項支持大一新生赴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TTAR)、維也納國際組織、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組織和高校參加有關國際職業能力、國際事務與外交、商務溝通與領導力、跨文化職業技能發展等項目課程學習和實踐,進一步指升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學校將為符合條件的學生資助8000-10000元。
高水平出國(境)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國際化辦學水平持續提高
近年來,廣外已與66個國家和地區的511所高校及學術機構建立起合作關係。學校創新推出“視界行”新視野”學生訪學項目以及“SPARK”高水平暑期研學項目,設立了”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生國(境)外訪學項目”專項經費,支持學生赴國(境)外世界頂尖大學修讀學分課程或攻讀學校認可的雙學位,最高資助額度可達20萬元;設立了出國(境)獎學金及助學金,最高資助3萬元。
高質量就業持續向好
學校本科畢業生呈現”畢業去向落實率高、就業薪酬高、升學質量高、社會奉獻度高”的鮮明特點,為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去向落實率穩居前列,就業質量保持高位。畢業生就業主要流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世界500強及中國500強企業。畢業生平均薪酬位居全國前列,薪酬水平逐年提升(2023-2025年平均薪酬分別為11333,11942,12026)。升學深造質量卓越,名校錄取再創新高。在境內升學方面,學生多前往境內高水平深造。在境外留學方面,學生深造院校多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國際組織實習任職人數連年提升。2024年學校其有61人次赴27個國際組織實習任職,人數同比增長56%,國際化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在粵招生院校專業進一步優化,會計類專業按專業招生
(一)學校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限制少。在廣東省,選考科目須為物理+化學的僅有:計算機類,人工智能,數學與應用數學(含師範)3個專業(類);首選科目須為物理,再選科目不限的僅有:數字經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金融工程,經濟統計學4個專業;首選科目不限,再選科目須為思想政治的僅有:政治學類專業;其餘專業。不限制選考科目。
(二)學校進一步優化招生專業組。今年學校在粵招生專業組設置以“凝練特色,持續優化”為主要思路,依託學校現有的學科結構,一流專業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凝鍊出有廣外特色院校專業組,請考生、家長在第一志願放心、大膽填報廣外。
其中,為滿足廣大考生對財會類專業的報考需求,今年學校將財政學類,會計類專業組合成複合財會菁英人才組,組內包含: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即原“工商管理類(會計學院)“三個專業不再按大類招生,分為三個專業進行招生以及財政學類(含財政學,稅收學兩個專業)。
(三)學校招生專業對考生單科成績不作要求。對考生高考外語應試語種不作要求。
(四)普通類(歷史類或文科類、物理類或理科類專業分檔時,根據相關省(區、市)投檔規則出檔後,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錄取原則,不設置專業志願級差。為保護考生的利益,學校決定對平行志願批次下服從調劑、體檢合格且符合有關錄取規定的出檔考生不退檔。

圖|學校提供
校對|蔡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