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阜陽發布】
在剛剛落幕的
全國第八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中
潁州區程集鎮中心學校
選送的泥塑作品《家鄉美食》
斬獲手工藝製作類二等獎

(部分名單)
這份“重頭”作品出自鄉村少年之手
他們以泥土為材料
不僅捏出了對生活的熱愛
更彰顯了鄉村美育的豐碩成果

走進這所鄉村學校的泥塑教室,濃濃的鄉土氣息與藝術氛圍撲面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正專註地創作着各種泥塑作品。憨態可掬的動物造型、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孩子們的藝術天賦。

自2011年學校入選首批鄉村少年宮項目以來,藝術教育便被確立為素質提升的核心抓手。10多年來,該校泥塑工作坊堅持每周開展兩次活動,每學期都會吸納新學員。

“我們作為鄉村學校,最可取的資源就是泥土。”潁州區程集鎮中心學校副校長鬍穎介紹,最初,老師們發現孩子們喜歡挖泥巴,捏一些小玩意兒,於是就地取材,用最便宜的材料來發掘孩子的興趣,逐漸演變成學校的泥塑社團。

從隨意把玩到精心創作,鄉村孩子與泥巴的故事裡,藏着藝術啟蒙的密碼。而創作中最大的挑戰,是引導學生們跳出模仿的框架,將自己的思考與情感融入作品中。


此次獲獎的《家鄉美食》,正是老師帶領學生聚焦身邊生活的成果——阜陽格拉條、枕頭饃等特色美食,通過泥塑藝術得以生動再現。泥土雖無言,卻承載着最鮮活的鄉土記憶。

潁州區程集鎮中心學校教師張家華說:“最難的階段是創作的最後一步,孩子們模仿性較強,要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泥塑中,必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從課間的泥巴遊戲到登上全國展演的舞台,程集鎮中心學校的美育之路已紮實走過10餘年。學生們在一次次揉捏、塑形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悄然培養了對美的感知力與創造力。
“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泥塑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泥塑大師,而是通過這個過程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張家華說。


如今,這門紮根鄉土的藝術課,正為鄉村孩子打開更廣闊的天地。
胡穎表示:“我們計劃擴大泥塑社團的影響力,充分挖掘有天賦的孩子。如果孩子在這方面表現出興趣和天賦,我們會持續培養,甚至對接美術院校等學習相關專業。”


近年來,阜陽市持續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為鄉村孩子搭建起親近藝術的平台。程集鎮中心學校的實踐證明,當教育者俯身發掘鄉土資源的價值時,平凡的泥土也能孕育出璀璨的藝術之花,鄉村孩子一樣能在熟悉的土壤中綻放獨特的才華。
記 者 | 王新茹 鄭陽陳都
通訊員 | 王東方
編 輯 | 劉超然
審 核 | 張凱培 任秉文
來 源 | 阜陽新聞聯播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