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鄭州各個初中在優質生源的招生上面明顯開始吃緊,各個校區生源逐漸開始均衡化。
比如:四中實驗、四附屬、迎賓路,最初四中實驗的生源還是以年級排名為主,不過,時至今日,由於其他兩大校區的來臨,招生開始吃緊,基本上開始參考班級排名,其他兩大校區也面臨同樣的情況。
在這裡,咱們就能發現均衡化發展逐漸開始顯現了,那麼,在這種趨勢中,未來各個校內“雞頭”的升學將會遠遠會大於鳳尾,為什麼這麼說,來看看這幾年小升初的三個大變化:
第一、學校之間的鬥爭開始了
咱們先看一看這幾年新校的效果,管回(紫宸路)就差門口掛上“哥,才是鄭州回中,讓金回留在十年前吧”,春華“我是新學校,又奈我和?”,經外“不是外國語,影響很大嗎?”......
在這裡,就涉及一個大板塊,師資力量的抽離,與均衡化。
這幾年,新校區的建立,給很多老師帶來了新的機會,和發展前景,比如:待在學校十多年的老師,可以變成中層,中層可以變成高層,你走不走?三四年沒有編製的新老師,到新校區有編製,你走不走?離開原有不對付的上級,去新校區成為有經驗的老師,你走不走?你認同的教務組長去新校區了,你走不走?.....
所以,就目前開來,比教師輪崗更起作用的是新學校的建立,說白了,這就跟孩子學習一樣,教師輪崗就是被動的,是家長留的作業,而去新校區多是主動,是促進了孩子的內驅力。
也就是說,現在的局面是,新校區教師組不一定比老校區弱,同時,新學校(老人)拼着要成績,老學校不想讓人,招生是各顯神通,不過,這倒是高中部喜歡看到的局面。
第二、別忘記分配生
分配生不多說了,降分錄取的福利,是第一批次高中拿出一定的招生名額,分配到各初中的計劃,其比例達60%,最高可低於統招線50分錄取。
就比如,26中年級第一 ,幾次期末都穩定在660左右,中考可能就是這樣了,而外高錄取是682分,他有沒有機會?
肯定有,完全可以進外高,用分配生嘛,但是,如果這孩子在省實驗、經外、外總....熱門學校,進外高就是個夢了。
另外,伴隨着新校區的建立,以及一些學校的招生能力匱乏,分配生數量會重新洗牌,而且,要知道,雙減之後不斷強調,分配生招生比例加大,這都是升學的機會。
以上就是師資+政策的支持,在拉平各個初中的距離,但是,有一點家庭會說,生源怎麼辦?
第三、逐漸鎖區
目前為止,今年小升初對於鎖區幾乎沒有什麼限制,這也是口罩之後的狂歡,另外,也考慮各個新校區才建立,不利於新校區的發展,所以,鎖區基本上沒有。
但是,等各個新校區與老校區打擂結束,穩定之後,鎖區一定要開始,有了這個要求,各個學校在區域才是真的要均衡化。
總之,師資新班子+分配生政策+鎖生源,三者合一,註定是每所初中頭部孩子的天下,還是舉之前的例子:四中實驗、四附屬、迎賓路,還會有差距嗎?做三校的雞頭不比四總的尾巴香?
換句話說,熱門學校當鳳尾,滿足的是家庭,不是孩子;能當雞頭,孩子收穫會更多,家庭要想明白!
分享自鄭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