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蘇北平原泇水河畔的一個小村子。村子很普通,村小學也很普通,我懵懵懂懂地畢了業。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九月,我踏進了沙埠中學,在這個黑磚灰瓦滿院高楊的鄉村中學裡,我遇到了鼎鼎大名的丁思俊老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丁思俊先生尤以傳道名揚四鄉八鎮。
剛入學不久的一次摸底考試,我的成績是全年級前五。成績出來後的當晚,約莫八點鐘,我正在教室自習,有同學叫我說是丁老師讓我去一趟他的辦公室。我很詫異,丁老師是校長,並不是我的授課老師,我們之間並沒有交集。我忐忑不安地朝他辦公室走去。那晚是個雨夜,風聲很大。一推門,一股暖意撲面而來,幾個老師洋溢着笑臉在熱烈地討論着,一看我立馬把我圍坐在校長辦公桌前。我的幾科試卷就鋪在滿桌書籍上,老師們輪番上陣給我一通試卷講解。現在想當時到底講了什麼我記不得了,只記得老師們的“茶杯”很有意思,各式罐頭瓶里有泡茶葉的,有泡桔子皮的,還有一個滿玻璃杯里誇張的盛開了一大朵菊花的。
好久,丁思俊老師一身風雨地進來了,顯然他對老師們“全科式教授”很滿意。他拉了把椅子坐在我面前,面容和藹地對我講:“你的成績不錯,很有希望。我教了這麼多年的書,你們這一屆最優秀,你和XXX以及XXX這次成績都很好,你們是一個村的吧?”看起來丁校長把情況摸得比較透徹。看見我點頭,他接著說:“你們都很優秀,幾科上各有千秋,但是你們之間我最欣賞的是你的文章,文采飛揚,我覺得你將來可以成為一名作家。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優秀的人要多出去歷練。我希望你以後好好加油走出我們這片大平原。”
一個作家夢和闖蕩世界的種子就這樣由一個老師種進了我的心裡。以後很多年月丁老師劃的那條人生道路粗線條一直若隱若現地指引着我努力往前,當然我沒能成為一名作家,而是做了一名律師。但有空閑時還是坐在書桌上寫幾筆發表幾篇豆腐塊的小文章,也算對丁老師一番期望的告慰。後來有同學說我那晚上享受的“待遇”是丁老師獨有的育人之道,好多同學同樣都接受過他類似的點撥和傳道。其中一個讓人忍俊不禁並津津樂道的故事廣為流傳,一位學習成績從來都是倒數還經常打架鬥毆的同學,居然也享受過丁老師的貼心“輔導”。怎麼輔導得無從所知,大概是誇他他身體強健肢體協調能力好,是一個好運動員的苗子,好好練,要在賽場上而不是操場打垮對手才是英雄,打贏了還能拿獎牌為我縣爭光。自此那位同學着了魔似的天天在操場上流汗,無論寒暑。聽說後來居然考上了師範成了某校的體育教師。就連全校老師都說邪了門了,丁校長有點石成金,化朽木為奇才之功。
可見老師的態度對塑造一個未成年人性格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善於發現一個學生的優點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他閃了那麼一點光,只要育人者們不斷地因材施教,鼓勵他激勵他去把閃光點擦亮,他一定能星火燎原,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工作後,我去看望過丁老師。他已退休在家,依然挺括的白襯衣,口袋裡別著一支筆。見了我他很驚喜,“聽說你進了政府做了律師,律師好,律師也是拿筆吃飯,寫書寫訴狀都需要好文筆。”我們我們四目相對會意一笑,這次他不再提作家的事,我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