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妮.大學英語學習為何效果不佳[EB/OL].(2021-07-05)
https://mp.weixin.qq.com/s/QiTc_Wbsl9OqwKSVbXkOrQ
關鍵詞:大學英語;學習效果
摘要:相對於高中英語,大學英語存在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產生的原因較為複雜。首先是課程考核標準放低,學生容易隨波逐流;其次是學生不適應自主學習,導致學習效果欠佳;再次是學生缺乏內在動機,在背單詞等方面更加容易感受到疲勞和無意義;又次是忽視聽說能力培養,停留於“啞巴英語”;最後是“知易而行難”,學好英語“有心動無行動”。
進了大學,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大一是英語的巔峰狀態,以後一年不如一年”,在引人一笑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一、因課程考核標準放低而隨波逐流
大學英語課的考核方式發生了改變。其作為一門通識課,成了學生的一般最低標準。只要是及格,便都通過了選拔。而高中英語作為分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要求並不是最低的,相反,高中英語追求的是在分數維度的高標準。這樣的落差就導致了非英語專業的新大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
二、因不適應自主學習而效果不明顯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英語水平上的退化也可能是由於對大學教學方式的不適應造成的。高中教學較為死板,一節課會灌輸很多知識點,老師一般會把知識點“嚼爛”,直接餵給學生,因為這是應試教育下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大學的英語學習方式,更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焦點從對單詞的學習轉移到了對文本的理解,這也勢必讓一些習慣了“飯來張口”的學生產生不知所措之感。
三、因缺內在動機而備感疲勞無意義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習後,我發現在背單詞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疲勞感與無意義感。單詞相對於我們可利用的時間來說是無窮無盡的,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倘若沒有進行每天的規劃,就極易產生疲勞感。因為當天學的幾十個單詞相對於整個詞庫來說,就是滄海一粟,學習者無法看到盡頭,自然也就少了動力。其次,我們當天的單詞記誦成果並不會快速給我們一個回應,甚至,有些單詞在以後也永遠不會出現。這就造成了暫時的無意義感,彷彿單詞的背誦是沒有用的。在考核時。刷兩道閱讀理解,找些做題技巧可能帶來的分數提升比起背單詞來說性價比更高。
四、因忽視聽說而停留於“啞巴英語”
對於中國學生,聽與說也是英語學習的一個短板。由於缺乏語言環境,缺乏學英語上的同伴,於是我們都學成了啞巴英語。看着單詞能準確把握文段的意思,聽別人說卻好像是在聽天書,這也是目前大學英語學習出現困境的一個原因。但是倘若我們能多人搭檔進行學習英語,我覺得效果就會顯著提升。在平時的交流中嘗試用英文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這樣也就逐漸能習慣英語環境,對聽力測試也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在背完單詞後,同伴也能出個小測試對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給出及時的反饋與激勵,就可以很好地解決疲勞感與無意義感。
五、因“知易行難”而“有心動無行動”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重要的,其對我們研究外國文獻都有重要影響。故而我們千萬不能放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