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黃浦江畔
1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技明星
亮相上海科技節的百米科學紅毯
這是自2015年以來
連續8年為科技工作者
舉辦如此盛大的紅毯秀
從而成為上海科技節的保留節目
快來和滬小科一起來聽這17位科技明星
在紅毯上說的金句吧~

唐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有機化學是化學的重要分支,“機”是生命、生機的含義。現在的有機化學,是指含碳化合物的化學,主要研究這些化合物由什麼組成、結構、性質和用處等。

夏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
在兒童肝移植技術出現前,每年都會有數千名兒童因為終末期肝病而死亡。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很多十幾天、幾個月的小朋友,已經成長為了中學生、大學生,沒有什麼比這份工作更讓我覺得自豪和驕傲的了。

趙東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
很多重大的科學研究、科學發現,都是很年輕的科學家完成的。年輕人的發展,是中國科技未來的希望。

王暉
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真正全身心投入半導體裝備,是在1998年,當時IBM宣布了一個半導體濕法鍍銅工藝,於是我有了一些好的想法,並在美國創立了公司。2005年,我回到上海,2007年登陸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去年登陸了上海的科創板,非常感謝團隊和上海市政府對公司的支持。

曾溢滔
著名遺傳學家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黃淑幀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終身教授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
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聊遺傳,所以我第一個學到的詞就是與遺傳學有關的術語。

陸健健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濕地生態學家
地球上的濕地變化多端、神秘莫測,更特別的是,濕地通人意,你善待、愛護它,它就給你提供新鮮的水、空氣,如果虐待它,它就會報復你。

范先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
隨着現在的5G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信息技術的發展,隨着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我們醫學正在產生着一個重大的變革——從治療疾病為主到維護健康為主的新醫學。

方懷瑾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洋山四期是自動化碼頭,自然而然,在碼頭的現場幾乎是無人的,我們碼頭的運作完全靠自動化的控制系統和自動化的裝備來完成,有更高的勞動生產效率、更加乾淨綠色的碼頭環境、還有更貼近人的工作條件。

伍鳴
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首席技術官
區塊鏈是締造信任的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互聯網上的數據有了信任的價值,變得更加透明和可靠。

王美佳
(Phornphimon Maitarad)
上海大學理學院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
我非常喜歡上海這座很棒的城市,我也非常喜歡我所工作的上海大學,這座城市可以說是科研的一片沃土,在這裡,我擁有了自己甜美的家庭。

戴偉
(David G. Evans)
北京化工大學英籍特聘教授
科普實驗中心主任
我從2011年開始做科普,現在在北京化工大學的支持下,我們有一個科普實驗室,有研究生團隊跟我一起做科普。
吳於人
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
不刷題也能學好物理,刷題式學習和研究型學習,是不一樣的。研究型學習的學生,在應對考試時,能夠真正知道自己的弱點與強項,因此在考試中也能“打勝仗”。

孫嘉遙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學生
第19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一等獎獲得者
我覺得科技創新帶給我最大的快樂,是可以從各方面提升自己,這對於我的高中生活也是非常大的一個亮點。
吳堅
特級校長、正高級教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熱情是創造的源泉,也是我們科學人才未來長遠發展的持續動力。我們科技創新活動最大的意義是在於拓展學生眼界。當他有了這樣的眼界以後,那麼真正成就未來的可能性就有了。
胡程皓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學生
第19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一等獎獲得者
我覺得科技創新帶給我最大的快樂就在於我能通過科技創新看到我的創意和構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然後起到作用,然後幫助到更多的人。

1)上海科技傳播大會|這兩場會議將共擘科技傳播新藍圖,提升區域科技傳播軟實力
2)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主旨大會亮點搶先看!
3)上海科技節|2022上海科技節即將舉辦,各項重要活動先睹為快
4)上海科技節|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即將召開!引領科技傳播風尚 繁榮科技傳播生態
5)上海科技傳播大會|這場科普紅人大會值得期待,科普內容創作者齊聚、金句段子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