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促大學生就業需“謀長遠”

2022年07月15日00:09:37 教育 1874

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推動社會組織進一步助力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國90多萬家社會組織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社會服務機構拓展服務空間,加大高校畢業生聘用力度。(7月12日《中國青年報》)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引人關注,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人,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疫情之下,招聘方式和崗位需求都有所改變,其中最為直觀的變化就是線上招聘成為大學生找工作的重要依託。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關各方都在想方設法為高校畢業生開拓就業門路。這邊廂,人社部推出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台,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那邊廂,又有短視頻平台邀請“網紅”主播為企業直播帶崗,幫助大學生與企業高效、精準“速配”。

細觀本輪諸多促就業舉措,可以發現一個鮮明特色,那就是將“抓當下”與“謀長遠”結合起來。如,此前印發的《關於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以及此次為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提供指引。與城鄉社區工作一樣,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社會服務機構也有着兩大特點:其一,當下正面臨轉型升級,急需突破人才瓶頸;其二,關係著人們的幸福生活,未來需求大、潛力足。引導高校畢業生等群體進入其中,不僅可以解燃眉之急,而且可以為相關隊伍持續注入年輕活力、升級動力,不斷提升相關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而要更好地“謀長遠”,還需進一步將工作落細落實。媒體調查發現,職業規劃不清晰,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障礙之一。為了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諸多促就業舉措也是很給力。譬如,此次的通知便提出,要有序組織高校大學生到社會組織開展實習實踐、志願服務、社會公益等活動,提高高校畢業生到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理事單位就業的積極性。

高校畢業生也需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要將個人成長融入時代發展中,在最需要人才、最適合幹事的熱土上綻放“青春之花”。

快評 | 促大學生就業需“謀長遠” - 天天要聞

高校畢業生要將個人成長融入時代發展中,在最需要人才、最適合幹事的熱土上綻放“青春之花”。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胡俊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譚敏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跟着漢字游玄武,外籍學生刻“寧”字品漢字博大精深 - 天天要聞

跟着漢字游玄武,外籍學生刻“寧”字品漢字博大精深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新月 文/攝)“你好玄武!”“我愛南京!”“漢字真美!”7月10日下午,“跟着漢字游玄武”活動在明孝陵博物館舉行。南京理工大學2025“錦繡江蘇”國際暑期學校的20名外籍青年學生體驗了南京非遺項目金陵陶印。
28名研究生,被退學處理! - 天天要聞

28名研究生,被退學處理!

7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網站發布公告,對28名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研究生作退學處理。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1號)第三十條第一款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第五款等有關規定,經2025年7月2日校長辦公會議審...
英語、數學和物理到底能不能提前自學? - 天天要聞

英語、數學和物理到底能不能提前自學?

在小學階段,由於學習的課程較少而且極簡單,一般不需要提前自學,有些學生超前自學以後,失去了新鮮感,上課不再集中注意力聽講,養成了很壞的聽課習慣。但進入初中以後,我們突然要學習七門主課,到了高中以後,每科的難度又直線上升,這個時候超前自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