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太湖構築青年人才“精神港灣”
今年上半年
41場青年人才活動在此舉辦
惠及青年超2000人次

7月4日晚,
晚風裹着蟬鳴掠過西太湖,
在場北河水上運動公園,
“像你這樣的朋友”草坪音樂會
在20多名兒童、青年的歌聲中溫暖啟幕,
星星點點的燈光與漸次亮起的手機匯聚,
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聆聽,
在悠揚樂聲中共享清涼夏日。


“沒想到底下有這麼多觀眾,緊張又激動。”當晚,明心茶香書院主理人岳琴從淹城趕來,獻唱一首《世界贈予我的》。旋律剛起,台下便響起此起彼伏的跟唱。“這裡的年輕人有共同的熱情,音樂是一個載體,更重要的是能認識一群‘同頻’的朋友。”岳琴說。



在此之後登場的常州福興電器有限公司職工徐秋婷,一曲《他不懂》唱罷,收穫了熱烈的掌聲。作為西太湖(西湖街道)青年人才活動的“老熟人”,她把這場音樂會的照片發在公司群里:“以前總覺得青年活動是‘湊個熱鬧’,現在發現,每次參與都有新的收穫,以後也會動員同事一起參加。”




這樣的場景,在西太湖並不少見。
今年上半年,
依託手工社、閱讀社、戶外社、騎行社等
九大青年社群,
已舉辦41場青年人才活動,
惠及青年超2000人次。

改變,源於西太湖(西湖街道)對青年需求的精準“解碼”。去年,針對園區7個人才公寓分散的現狀,西太湖(西湖街道)着力探索人才公寓向人才服務綜合體轉變的現實路徑,依託“益棲”人才服務品牌,成立“藍灣”人才社區;依託藍灣人才社區聯合婦聯、“小ONE”就業指導工作室等服務載體,提供培訓、就業、創業指導、法律諮詢等全方位服務;9位社群主理人更是帶着“把活動辦到年輕人心裡”的熱忱,讓“月月有活動”從口號變成現實。

從“趣露營·遇見你”社交派對到“季夏奇遇·手作解憂雜貨鋪”,從公益志願服務到文體娛樂活動,將分散在園區7個人才公寓的11000餘名青年,“串”成了一張溫暖的網。正如徐秋婷所說:“以前覺得參與這些活動是‘被安排’,現在發現,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出題人’。”
“社群成立之初,我們就進行了調研,發現很多閱讀愛好者因為缺乏志同道合的夥伴,沒地方分享靈感。”湖杉書影閱讀社主理人劉飛揚介紹。為此,閱讀社通過共讀計劃、線下沙龍和書單分享,將零散的閱讀愛好者凝聚成活躍的交流圈。目前,社群成員規模突破百人。“本月我們還將舉辦‘西窗湖語·月閱有閱’讀書分享活動,目前正在籌備和成員招募階段。”
“我們將挖掘、培育更多青年主理人,共同經營好青年社群,為青年人才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選擇,把青年流量引向公益志願、文明實踐、基層治理等更豐富的場景。”西湖街道組織委員周晨表示。


當最後一首合唱曲的餘音消散在夜色里,草坪上的青年仍不願離去。有人交換聯繫方式,有人約着一起參加下周的手工社活動,還有人討論着如何把今晚的靈感帶進工作提案里。這或許是音樂的魅力,在更多青年心裡種下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種子。
記者:張可馨
編輯:蔣欣彤
審核:錢小松 鞠燎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日武進
(微信號:wjrb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