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極目新聞報道,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老師因三名學生未填報北大清華,選擇其他名校而解散班級微信群,網傳聊天記錄引發熱議。
網傳圖片顯示,該老師在群內表示三名學生不聽學校、老師、家長勸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將我們所有的感情都化整為零”。該老師還表示“明天上午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
7月7日,記者就此事詢問瑞昌一中,但該校工作人員拒絕了採訪。瑞昌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事情正在處理,請關注後續官方公告。”
看到這則消息,禁不住讓人想起,在平時的教育中,經常可以聽到家長、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和學生說,要知道,你們學習,不是為父母、為老師,而是為自己,為自己將來的前途,今天不認真學習,明天就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只有考上好學校,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都有一種感動,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容易,都在為孩子、學生操碎了心。尤其是老師,面對那麼多學生,都要苦口婆心地去教育、引導,是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然而,當看到瑞昌市第一中學這位老師的言行後,“三觀”立刻被打碎了,老師高大而高貴的形象,也似乎在瞬間崩塌。平時老師苦口婆心地對學生的各種教導,難道都是假的,是違心的?不然,為什麼學生在填報志願問題上,讓老師如此憤怒、如此不能接受呢?為什麼學霸就一定要填報清華與北大呢?難道只有清華、北大才能證明老師的教學水平高、班主任的培養能力強嗎?
也許,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有些老師,平時看起來很關心學生,原來,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名氣,尤其是錄取清華、北大的學生給自己帶來的名氣。如果這樣,老師的兩面性也太強了,強到讓人難以忍受、讓學生難以有自主選擇的地步。
記得自己的女兒上初中時,由於學習成績不是很拔尖。有一次,班主任家訪,當女兒母親講到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的名字時,這位班主任竟然當著我們的面說,你家女兒怎麼能與她比呢?那一刻,真的想狠狠地扇這位老師一個嘴巴。成績好與成績一般在老師的眼裡,難道孩子和家長連尊嚴也不該有嗎?
而從瑞昌一中這位老師的行為來看,與女兒那位班主任可謂同出一轍,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不符合當老師的條件,而更像是商人。商人為利而活,這樣的老師是為個人的名氣而活。因為,考上清北的學生多了,班主任的名氣就大,以後就可以擔任更好班級的班主任,也讓自己在家長中的名氣更大。但凡有這種心理的老師,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也往往會存在很多不能見光的行為。即便沒有交易行為,也會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存在一些私心很重的想法。
中國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只會死讀書。從瑞昌一中的此起事件中不難看出,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學生到哪裡去有創新意識呢。想一想,學生連選擇自己學校的權利都沒有,都得按照家長、老師的意願去做,今後還敢創新嗎?敢有不同意見和想法嗎?所以,如何改革中學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管理手段,確實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刻。尤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更需要從小學就開始,更多灌輸學生創新意識,開拓學生創新思維,讓他們敢於去想,敢於去探索,而不是照本宣科、死板教條,更不是唯分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