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說:美貌和幸福的關係,在所有時代都使年輕人激動不已。
面相是我們展示給陌生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重要的人生通行證。
端莊秀麗的容顏毫無疑問會成為加分項。
沒有人會透過邋遢的外表,看到金子般的內在美。
一副好的面相對任何人都具有吸引力。
那麼怎樣才能讓平凡的容顏煥發出超常的魅力呢?
讀書使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讚賞使人口吐蓮花香滿庭;寬容使人虛情若谷心坦蕩。
修得這三種氣質,面相也會越來越透出貴氣和福氣!
01、常讀書
李詡有言:一日不書,百事荒蕪。
每日讀書,就是給精神增加養料,也是滋養身心。
如果有一日不讀書,就會覺得虛度了光陰。
讀書會讓氣質散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曾國藩在同治元年給次子曾紀澤的信中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音相。
由些可知讀書使人增加神韻和氣質。
看過一位博主@趙健的讀書日記做的視頻,先播放了一段15年前的自己,那時還是一位小學生。
面龐單純,目光清澈,他認為讀書就像是吃宴席,看電視就是吃快餐,吃零食。
並號召同學可以用吃宴席的方式去閱讀。
視頻轉換到現在的博主參加讀書圈“最強大腦”成為參賽冠軍。
自信睿智,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讀書讓博主的容貌改變了模樣,不僅自信而且帶着讀書人的儒雅。
讀書對世界沒有意義,但是書中的文字可以改變人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
讀書給我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
古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如是說:時間帶走一切,長年累月會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運都改變。
時間帶不走的是知識經過沉澱後,形成的內涵。
這些內涵改變了我們的人生,也改變了人們的面相。
春秋時期,閔子騫是孔子的弟子。
初見,子騫的臉色灰暗,沒有神彩。
和孔子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卻變得容光煥發,眼神明亮。
孔子好奇,問其原因。
子騫答道:“來到這裡,受到老師的教化,常常讀書,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學會了如何辨別是非美醜,遇事心平氣和,臉色自然紅潤起來。”
孔子聽後撫掌稱讚。
一個人的心靈,若是常被知識浸染,臉龐自然生出靈氣與靜氣。
讀書,能滋養精神,增加氣質。
希望我們都可以傳習書中的靈氣,改變言談舉止,從而更加有魅力。
02、多讚賞
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進說:讚揚,像黃金鑽石,只因稀少而有價值。
我們都習慣指責與批評,卻不知道讚賞才更能激勵人心。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那真誠的讚賞就像強心劑一般高效。
讚美是一種良好的交流手段。
喜歡讚賞別人,為人處事也同樣使人舒服。
公司里的阿文被公認人緣好,業績也優秀,深得同事和領導的喜歡。
對此阿祥非常好奇,問他有什麼秘訣,阿文只告訴他兩個字-“讚賞”。
阿祥以為阿文是在敷衍。
可是發生了一件事,卻改變了他的想法。
那天阿祥找阿文商議同學聚會的事情,卻看見阿文從老闆的辦公室里拿着一堆文件出來,在關上門之前,阿文看似不經意地對老闆說:“老闆,您今天的領帶和衣服搭配得真好,尊夫人真有眼光。”
老闆的辦公室是透明的玻璃牆,剛才老闆還一臉怒容,只為這簡單的一句話,老闆直起身,抬起頭對阿文笑了笑,臉上也多了暖意。
阿文轉身看見了阿祥,阿祥卻還在為瞬間發生的一幕思考,他終於體會到了阿文所說的“讚賞”的魅力。
英國詞典編譯家托.富勒說過:讚美能使好人變得更好,使壞人變得更壞。
是的一句普通的讚賞之詞,就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能量,影響一個人或者一件事。
美國知名女企業家瑪麗凱經理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比金錢更為人們所需,認可與讚美。
金錢在調動下屬們的積極性方面不是通用的,而讚美卻恰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讚賞的語言讓對方得到滿足,也體現了對方的價值感。
讚美是這個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同時體現了一種美德的影子。
時常讚賞別人,是自身德行的體現。
讚賞的語言在讓對方舒服的同時,也傳遞了友好的信息。
總是看到別人的閃光點,眼中和臉上也會洋溢着春風十里。
03、要寬容
莎士比亞說:世事本無好壞,皆因思想使然。
要用寬容的心去容忍生活中的不如意。
心寬,路就寬了,本以為過不去的坎,也消失不見了。
《菜根譚》里有句話說: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長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恩惠要留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恩。
一個人眼前待人處事的態度要放得寬容些,才不致使身邊的人有不平的抱怨;想給子孫與後人留下恩澤,就要把眼光放得很遠,才會留下胸懷在人間。
從前在齊國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貧,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就和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錢,都是鮑叔牙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之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
鮑叔牙的僕人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
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同去前線打仗,每次進攻時,管仲總是躲在後面,大家就罵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鮑叔牙說:“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是留着命去照顧老母親呀!”
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每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
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着小王子就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
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
只是行刺小白時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
鮑叔牙和小白提前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
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
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
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
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得非常好呢!
這就是“管鮑之交”。
鮑叔牙對管仲的寬容和了解,是高瞻遠矚的,他不計較管仲的行為,一次次包容,一次次理解他。
即使可以當官,也推選管仲去做。自己甘心做綠葉,襯託管仲。
有人說: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
能寬容待人,生活也會寬容對你。
寬容的心是在遇到各種風雨後結出的果實。
寬容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不計較,不拘小節。
04、奧地利作家齊默爾曼說過:美貌常常比酒更壞,因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賞者雙方沉醉。
修心既是養性,心修好了,面相也會變好。
相由心生,好的面相是由內在的心性顯示出來的。
林清玄說:修一顆平常心,於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
只要把心修好了,平淡如水,遇事無波瀾。
面相自然舒展燦爛,神采奕奕。
常讀書,書里的精華可以滋養精神,勝過所有保健品
多讚賞,讚賞的能量可以增加動力,好過最惡毒的指責。
不計較,寬容的胸懷可以修復溝壑,天塹也能變坦途。
法國作家雨果這樣評價容貌:假如沒有內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備的。
只有真正把持良好的修養,增加內在的素質,美麗的面相才會更加讓人心動!
照這三點做,面相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