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學是一門古老而神秘的學說,東西方各有一套完備的體系。如今,源於西方的星座體系成為備受年輕人歡迎的寵兒,由十二星座聊到性格運勢,更成為年輕人進行社交的利器。
而在西方星座文化的衝擊下,源於古代中國的星宿系統好像斷代了、沒落了,現代人已經難以藉助“三垣二十八星宿”這種古老的星象名詞來認識頭頂的星空了。
然而,正如中國天文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余恆所言,古老的星宿系統一直在影響着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飲食起居、耕種漁獵,到建造出行、祭祀年節,我們都能找到源於天文方面的傳統與習俗。
可以說,屬於中國人的天文傳統,不只有牛郎織女、銀河鵲橋、日中金烏、月中蟾蜍的有趣傳說,還有“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奇觀記錄,以及道教的二十八星宿,和精密玄妙的渾天儀……
雖然現代科技創造出的各種便利工具,讓我們遠離了古人那些原始但直觀的觀測手段,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古代的藝術作品,看到古人眼中的星空,重拾我們的文化傳統,收穫一份跨越時空的感動。這也正是余恆教授與專業青少年科普團隊“和尚貓”編著這套《畫中有星空》的目的所在。
這本書精選了15幅中國歷代精美畫作,這些古畫的時代,從西漢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到清代的圖冊《昇平樂事圖》,前後跨越約兩千年,品質包含帛畫、壁畫、畫像石、絹本畫、紙本畫,乃至掛毯等,都是有格調、富情趣的精品。同時余教授還引入現代天文知識,向我們詮釋展現古畫中的精巧細節,為這些古畫賦予了全新的歷史和科學含義。
就拿藏於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幅西漢壁畫來說吧,那是一幅古老的二十八星宿圖。在畫面中有兩個嵌套着的大圓,日月在內圓中並排高懸,而兩個大圓之間,則環繞着四象二十八宿。
所謂“四象”,就是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古人用這四大神獸,來指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古人又發現,月亮的運行周期約為28天,於是,古代天文學家把月球運行軌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組,每七組歸屬於一頭神獸。這就是“二十八宿”的由來。
第一個七天,月亮運行在東方蒼龍七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其中的“亢宿”,就是《西遊記》中用頭上金角助孫悟空逃出黃眉大王手中金鈸的亢金龍,是為東方之第二宿,位於蒼龍星群中的脖子位置。
第二個七天,月亮運行在北方玄武七宿,分別是:斗、牛、女、虛、危、室、壁。如果你夜觀天象,會看到一個人手握南斗六星的斗杓,那就是斗宿,而牛郎織女星當中的牛郎星則是牛宿,接來下便是身穿襦服、拱手跪坐的女宿,即織女星,虛宿兩星和危宿三星相圍,中有騰蛇。室宿、壁宿共同組成一座四邊形的宮室,壁宿就是宮室的牆壁。
第三個七天,月亮運行在西方白虎七宿,即:奎、婁、胃、昴、畢、觜、參。這裡面的奎宿,就是《西遊記》里私自下凡與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私通十三年的奎木狼。而昴宿則是大名鼎鼎的昴日星官,曾助孫悟空擒拿蠍子精,他的母親毗藍婆菩薩就更厲害了,用一根小小的繡花針,就除掉了令孫悟空也束手無策的蜈蚣精。
第四個七天,月亮運行在南方朱雀七宿,即:井、鬼、柳、星、張、翼、軫。呈四方形的是井宿,《水滸傳》中就有一位以此星宿為綽號的好漢——井木犴郝思文。
井宿之後有一台二人大轎,那便是鬼宿。朱雀展翅翱翔,柳、星、張、翼四宿環繞在它的周圍,最後是位於朱雀與蒼龍之間的軫宿。
就這樣,運行完二十八天之後,月亮再次回到東方蒼龍之角宿,準備開始運行下一個周期。而二十八位星宿神官也各司其職,守護着人間的安寧祥和。
類似這樣的古代天文知識,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比如,作者通過一塊藏於南陽漢畫館的東漢畫像石,向我們講述了南斗六星與北斗七星的傳說,古人認為,北斗是天帝的車駕,而南斗則是北方玄武的起始部分,這兩斗擁有獨立於二十八宿之外的特別地位,民間素來有“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說法,因此,在古代墓穴里的壁畫上,經常會看到南斗與北斗的圖案。
再比如,在故宮博物館珍藏的一幅五代畫像中,作者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政治博弈的往事。原來,畫中的棋局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那是一幅北斗七星圖。古人認為,北斗七星象徵著帝位,因此,畫師表面上是畫了一幅關於南唐中主李璟的宮廷行樂圖,實則暗藏着李氏兄弟之間的帝位繼承順序。
這場政治博弈的結局是,李璟的長子李弘冀毒殺叔叔李景遂,自己卻因驚恐去世,最終他的弟弟李煜登上了帝位。
總之,這冊書中的故事和知識,能幫助青少年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在審美意趣之外,更讓青少年看到畫作里那些認真且寫實的細節——唯有從這些細節里看到先人們的創作用心,才能真正看出畫作的精妙之處,從而窺見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與廣播,並真正傳承起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