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春風拂過大地,在萬物煥發新生的時節,我們迎來了第115個國際勞動婦女節。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廣大婦女同志身上,看見她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欣賞她們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奮鬥姿態,讀懂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毅擔當。並以春天的名義,向所有以汗水澆灌理想、用雙手托舉希望的新時代女性,致以最高的敬意!


智啟未來的開拓者
科技創新的巾幗領航



2024年8月,林冬梅(右二)走訪盧旺達南方省鄉村菌草合作社。圖源:東南網
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建立有利於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評價機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福建在設立的青年科學基金中,創青、優青、傑青項目對女性申請人均放寬3周歲,為女性青年科技人員獲得項目資助提供更多機會。數據顯示,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總量近4000萬,在中國科技工作者中佔比超過45%,付巧妹、黃芊芊等青年女科學家,正以“關鍵變量”撬動“最大增量”。

建功一線的奮鬥者
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

在廣袤的中國鄉村大地上,廣大女性正以“新農人”的身份書寫着鄉村振興的答卷。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名綉娘”楊阿妮帶動數百名苗家“綉娘”綉出了致富路,她們的刺繡產品因製作精美、質量上乘而遠銷北上廣,還出口至新加坡、奧地利等地。湖南寧鄉“80後”妹子劉雨菲,用鏡頭為家鄉代言,她製作的《寧·鄉之山》《寧·靜之水》《溈山·一座茶山上的避暑小鎮》等鄉村旅遊短視頻網絡傳播量超億次,帶動當地鄉村旅遊新熱潮。福建康厝畲族鄉金斗洋村黨支部書記鍾團玉將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擴大畲族獨特文化的影響力,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之路。


梁永英。上杭縣融媒體中心

善治有為的“她力量”
社會治理的最佳溫度

基層治理中,婦女以“柔”化“剛”,織就社會和諧之網。廈門思明區人民法院李緣緣法官以“守護每一份創新熱情”為宗旨,柔性開展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不斷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浙江西湖邊“奶凶奶凶”的“兔子警官”李語蔚,面對洶湧而來的網絡流量,甜美笑容不變、敬業態度不減,展示了青年一代執法人員嚴格認真、親切可愛、友善溫暖的新形象。“打拐鬥士”楊妞花,5歲被拐賣,26年後她拿起法律武器,將拐賣者告上法庭,同時幫助其他家庭尋親,她的勇氣和堅持為更多人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李緣緣。圖源:廈門政法
而在社會公益領域,女性也以其強大的共情力發揮着重要作用。由全國婦聯指導的“愛暖萬家”公益行動,在22個省區市組建關愛隊伍,通過為困難家庭提供心理幫助、生活扶助、安全保護等結對關愛服務,促進建設和諧的家庭關係,共同營造安全溫暖的社會環境。而面對個別低俗“網紅”不斷宣揚“不婚不育”“弒父殺母”、攻擊傳統婚姻為“女性墳墓”、將個體矛盾上升為性別對立、將社會問題簡化為“性別壓迫”、通過激化性別矛盾牟取非法利益的惡劣行徑,大量女性知識分子挺身而出,嚴厲駁斥極端言論,有效彌合了社會共識。

守護生命的避風港
健康中國的安全屏障



文明新風的塑造者
和諧家庭的核心力量


陳麗華。圖源:東山縣婦聯
女性的偉大,無需借“女神”之名鍍金,也不必用“女王”過度加冕。她們是實驗室里凝神攻關的科學家,是田埂上播種希望的農技員,是社區中調解矛盾的網格員,是手術台前與死神賽跑的醫者,更是用愛與智慧編織家庭溫暖的母親。讓我們用最樸素的敬意,致敬每一位以雙手創造價值的女性:願社會以平等的目光接納她們的鋒芒與柔軟,願時代以公正的土壤滋養她們的夢想與力量。祝所有女性,在勞動中定義自我,於平凡中書寫傳奇!

編輯:莫曉蘭 校對:王國棟 校審:余運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