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則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總希望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去改變命運,把握未知、化解風險,實現“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局面。
因此,龜殼貞卜、蓍草起卦、陰陽師算卦、欽天監占卜等,算命手法逐漸走向職業化,運道推敲越來越成體系。於是,算命先生便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替普通大眾“逆天改命”的貴人。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會在寺廟門口、道觀周邊看到很多算命先生,替往來香客們解上一簽、化解霉運。
大多數的我們始於半信半疑間,但算命先生卻總能精準說出我們想要的答案。
那麼,算命先生究竟是如何在不認識我們的情況下精準算出相關信息呢?甚至精確到家中有幾口人。他們背後究竟有什麼通天手段?
火眼晶晶看細節,宏觀洞悉入你心
算命先生在算命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相面。
作為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之一,相面有其自身邏輯,且自成體系,甚至流傳出有關相面的各類口訣,我們姑且稱這類知識為算命先生的專業知識吧。
但撇開玄學中的相面,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在不認識我們的情況下說出家中信息,其中的核心本領便是仔細觀察算命者。
從穿着打扮宏觀分析家庭經濟狀況,從面色神態分析被算命者的心境,從體態姿勢剖析從事行業等,可以說算命先生在相面前,除卻以籠統的相面口訣、精湛而又專業的摸骨看手技巧贏得我們認可外,第一步便是審慎觀察。
如若算命先生正身端坐,此時打他面前走過一神色戚戚的男子。算命先生便能從其神色推測出該男子心情不好,或遇難題。此時,道一句“貧道觀你面相,或遇有一劫,怕是困擾你多時啊。”
想來該男子便訝然“先生如何得知?”於是驚訝之中欣欣然吐露出個人諸多信息。
因此從相面的本質不難看出,算命先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一方面這將作為吸引手段,吸引被算命者的注意力,激發算命者的好奇心,使之參與度更高。
這也是在日常我們能看到的經典畫面,即很多人從不信到最後願意化解一番。而其中從不信到聽算命先生娓娓道來的階段便是成功激發好奇心後的結果。
一方面這也將成為拉近距離,獲得被算命者信任的敲門磚,成功達到破冰的效果,這樣才能在後續的談話中悄無聲息的偵破隱藏信息。
語言話術融全程,半推半就得信息
接下來,算命先生推敲信息就會更加的容易。
他們會使出渾身解數去破解我們的個人信息,讓我們不得不信,且為之稱讚。而這一階段,算命先生使用的獨家秘笈全靠——語言來包裹。
說話不能太精確。籠統些總是好的,以泛化的、區間的、模稜兩可的信息試探性的縮小信息圈,即能保證信息不出錯,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對方的能力。
我們很少遇到算命先生一上來就說年齡幾何,子女婚否,往往都是先顧左右而言它,慢慢地再收回話題,推敲核心信息。
在含糊拉扯獲取更多信息時,算命先生往往會運用“估摸”“左右”“不太”“或許”等表示揣測的詞語,偶爾出現一兩處錯倒也不打緊,畢竟這些詞語很容易圓回來。
一番話兩層意。算命先生們講話還遵循一個原則:一則信息具有矛盾雙方面,而你則都佔據,做不過其中程度的多少。
也就是說,樂觀開朗你有,文靜內斂你亦有,二者程度就看你身處的實際場合。這也符合大多數人的特點,不論怎麼說都不會出錯。所以不得不說算命先生運用話術之絕妙。
通天秘笈心理學,推敲剖析解困境
算命本就是圖個吉利,尋求心理安慰,達到化解災難的效果,若能扭轉氣運,對於我們來說可謂錦上添花。
因此,算命師便要牢牢掌握算命者的心理發展過程,從中推敲演算出恰當的、或者說讓算命者心滿意足的、符合自身追求的理想結果。
算命過程本身,就符合心理學中人際交往的基本過程。
從二者破冰、獲取基本信任,到算命過程中體現的首因效應,即算命師留給算命者的”神算形象”,再到二人交談頗多時算命者對其的肯定,願意選擇其成為幫助自己的神算等,這背後都離不開心理發展因素。
心理暗示影響算命者的行為表現。這種心理暗示不僅受到來源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自己性格特點的看法、或者所遇之事的態度傾向的影響,更受到算命之時算命師根據五行八卦,陰陽之說等專業術語結合日常案例暗示的影響。
可以說,當算命師根據我們吐露的言語狀態判定我們的所思所想,再結合接觸同類狀況的處理方式,進行適當的言語暗示,便能誘導我們說出他們想要的答案。
那麼算命師能否在我們沉默時、面無表情時推算出個人信息呢?
我想這很難。
首先人的發展歷經生物遺傳、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相處等多環境的影響,本就具有複雜多變的心理狀態,算命只得窺探到冰山一角,而這一角可能恰恰就是交流中推理出來的。
其次在當今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五十多歲的婦女可能仍然保養的狀若妙齡,若不攀談,我想算命師也很難推算出是否婚嫁。
這就如同文化包容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可能算命師遇到的只是攜帶了侄子的叔父,而叔父終身未娶,不加交流,可能以為其身側乃至親。
結語
周易、八卦作為老祖宗流傳至今的文化精粹,自有其價值所在,但很多算命、卜卦等形式本質上便是一場心理安慰。
算命師會觀察、會交流,知曉對方心中所想,順着算命者的心意給出答案,自然不是難事。
但世事浮沉,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信命倒不如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中追求極致,在痛苦中破繭而生。
畢竟所有的困境,只有我們依靠自身能力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