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被國人捧紅的B級車,雙外觀設計+3套動力可選,省油還保值

20萬的價格帶是國內競爭最為激烈的區間,雲集了自主和合資品牌許多優秀的產品,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這台豐田凱美瑞年度銷量超24萬,作為B級車裡的銷冠,它不僅有紮實的群眾基礎,在產品力上緊跟潮流進行升級,一起來看看吧。

隨着購車群體越來越年輕,車企的設計也逐步偏向運動化,但為了迎合不同年齡段的需求,雙外觀套件的設計更加適合,凱美瑞可謂是這個領域的先驅,在旗下帶“S”的車型上融入了更多運動化元素,兩個套件版本主要的差異集中在前包圍兩側,“G”版車型採用帶C型鍍鉻材質的多橫條大嘴格柵,“S”版車型則使用了犀利的折角組件,搭配內部蜂窩熏黑中網,看起來愈發精緻和精神。

兩個版本在車側同樣有些差異,“S”版車型對車頂和A\B柱進行了熏黑處理,帶來了一些酷炫的懸浮式效果,同時門把手和後視鏡也都採用酷黑配色,整體的風格更討年輕用戶喜好,而“G”版車型則保持了沉穩大氣風格,平直的腰線和上揚的裙線搭配讓車身更顯修長,窗線也採用了鍍鉻材質裝飾,相比“S”版的運動更顯豪華。

“S”版的車尾在原有的小鴨尾輪廓上進一步加裝了黑色尾翼,車標及銘牌也採用熏黑處理,酷黑LED尾燈在燈組下方延伸出一根黑色的飾條,搭配上雙邊四齣的排氣樣式和擴散器組件,將殺氣營造得頗為到位,“G”版車型則延續沉穩風格,燈組中間連接了一根鍍鉻飾條,車底搭配了雙邊單出排氣設定,車底的護板也更加平滑。

相比於德系的套娃內飾設計,凱美瑞的車內擁有完全獨立的設計風格,中控台整體的構成元素豐富,從儀錶區域延伸而出的線條呈現S型,將擋把與中控區域分隔開來,另一條曲線則從屏幕下方發源並延伸到副駕一側的出風口,線條組合出的舒展造型為車內增加了更多藝術氣息,中控區域配有懸浮式大屏,下方保留了部分旋鈕和觸控按鍵,兩個版本車型在飾板紋路上略有差異,“S”版車型加入了仿碳纖維的紋路處理。

除了兩款入門車型外,其餘版本的中控尺寸均為10.1英寸,內置了豐田最新智聯繫統,集成了GPS、多媒體等常用功能,並且加入了車聯生態,不僅可進行OTA升級,還能對應用層面進行擴展,車內還標配有L2級輔助駕駛功能,可支持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及碰撞預警等功能,讓日常行駛變得更為輕鬆。

兩個版本車型由於外觀組件的不同,在車長上略有差異,“G”版車型尺寸為4885*1840*1455mm,“S”版為4900*1840*1455mm,軸距均為2825mm,座椅除精英版車型使用織物面料外,其他版本均採用真皮或仿皮拼接材質進行包覆,擁有厚實的填充感,177cm的乘客在後排可獲得2拳的膝部表現及4指的頭頂餘量。

後備廂內部整體保持平整,能輕鬆容納20/24/28英寸的行李箱,同時剩餘部分空間可放置一些背包行李,輪拱兩側略有一些凸出,後方帶有一定空間,可堆放小型的物品,車內則配有常規的儲物空間,容積寬大的扶手箱可橫向放置多瓶礦泉水,門板處和手套箱也可勝任部分裝載需求。

凱美瑞合計提供了2.0L、2.5L和2.5L雙擎三款動力版本,分別擁有131kW(178Ps)/154kW(209Ps)/160kW的最大功率,匹配CVT和E-CVT變速箱,從實際表現來看,偏向靈敏的油門設定可從起步階段就提供輕快的動力輸出,自吸版隨着速度的提升會出現略微的動力衰減,2.5L雙擎版本動力表現更強,經濟性方面也有很好的兼顧,三個版本NEDC綜合油耗基本在6L以下。

麥弗遜加雙叉臂獨立懸架結構憑藉著柔軟的減振器,對於路面細碎的顛簸和起伏能做到很好地吸收,過彎時也能提供一定的側向支撐,讓車內的乘坐舒適度處在同級優勢水平,轉向回饋力度適中,車頭可以對每一次轉向進行快速響應。

寫在最後

凱美瑞能拿下銷冠絕非偶然,基於TNGA架構的凱美瑞不僅針對不同消費者推出了兩款外觀套件,內飾的風格也保持了藝術與實用的組合,輕盈經濟的動力表現也可滿足不同需求,不知道你喜歡這台凱美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