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汽豐田知恥而後勇,以一台售價不到15萬元帶激光雷達的Momenta 5.0高階智駕的緊湊型純電動SUV鉑智3X打開了市場銷路,同為日系合資的東風本田卻還沒有上道,早先推出的e:NS1、獵光e:NS2以及靈悉L在市場上沒什麼存在感,也許是看到了這一點,東風本田再次發力,於3月6日推出了旗下首款高端純電中型SUV S7,售價25.99-30.99萬元。
在看到這個價格的一瞬間,我問自己,什麼樣的人會去買一台東風本田S7?
或者換一種問法。
東風本田S7憑啥定價25.99-30.99萬元?
要知道哪怕是如今的當紅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也得通過推出MONA M03這樣的平民性價比車型,以及曾經賣24.99萬元起的P7,如今賣18.68萬元起的中大型純電車P7+來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關注,以此來挽回品牌的銷量頹勢。
相反,合資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本身就走得慢一些,既沒有建立起品牌優勢,也無法去深度參與價格戰。
正如東風本田亦證明了這一點,e:NS1、獵光e:NS2以及靈悉L這樣的純電車型在一開始就消耗了東風本田原本的品牌力,在消費者群體中,大家對東風本田的電動車會形成“不過如此”的認知。
相比e:NS1、獵光e:NS2、靈悉L這樣的純電車型,東風本田S7在底子上是純正的,其基於自家的純電架構平台打造,4750mm的車長,做到了2930mm的軸距,這是堪比中大型車級別的軸距。
同樣作為純電動中型SUV的極氪7X,其車長為4825mm,軸距為2925mm;純電動中型SUV阿維塔07的車長為4825mm,軸距為2940mm。
所以,純電架構平台帶來的長軸距、大乘坐空間其實並不能成為一個絕對的優勢,因為你的同行都能做出來,哪怕現在沒有,可能下個月就做出來了,而且,它們還能比你便宜。
要知道同為合資車的起亞,人家在2021年就造出來了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純電架構平台E-GMP,當年起亞基於這個平台的首款緊湊型純電動SUV EV6在4695mm的車長下就做出了2900mm的長軸距。
純電架構平台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效率高,這能讓純電動汽車能夠做出跟燃油車完全不一樣的智駕體驗,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向電動化、智能化推進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智駕體驗上,一方面車企需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另外一方面還要儘可能的做到標配。
東風本田S7在智能駕駛方面搭載的是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本質上來說是一套L2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好在東風本田S7還給出了高速路段的高階智駕和日常用車頻次較多的自動泊車,但是卻沒有標配,而是需要花錢選裝。
東風本田S7的自動泊車好不好用,我不知道,但是自動泊車即便在油車裡面,很多便宜的車型都進行了搭載。至於高速路段的高階智駕,哪怕是去採購Momenta的高階智駕,對消費者來說也會更有吸引力,畢竟S7的前方感知單目攝像頭也只能說是夠用,要知道現在電車都講究冗餘,如果能給到雙目,對於消費者來說,會更有說服力。
不過,東風本田S7的其他舒適性便捷配置堆得很足,但是細看又真的沒有章法。
25.99萬元的入門級車型的前排、後排座椅僅支持加熱。30.99萬元的頂配才配備前後排座椅加熱、通風功能,並且也僅頂配車型才擁有豪華和質感出色的仿麂皮座椅、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感應電動後備箱、16揚聲器BOSE音響、流媒體內後視鏡、電子外後視鏡等配置。
在我看來,純電架構平台帶來的天然物理優勢,並不能成為車輛溢價的一部分,至少在當前市場上做不到,它只能是錦上添花。而智駕則是需要不斷的進化迭代,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是需要時間來持續成長,所以你不能用它來賣出高價,除非你能做到量產就領先,而不是自賣自誇。
配置也能用金錢來堆出來,最終也是吃力不討好,除非你能將整體車價做低,但你做不到,所以何不去掉一些配置,比如電子外後視鏡,將頂配車型的價格做低,或者將入門級車型的價格做低。
但是又不得不說東風本田S7確實用上了很多好東西,這些好東西也確實推高了它的成本。
比如上面講到的各種豪華舒適便捷性配置,再比如還採用了89.8度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前雙叉臂+後五連桿的獨立懸架,博世高性能轉向系統以及前後車窗夾層隔音玻璃等等。
從另一方面來看,東風本田S7雖然擁有89.8度的大電池,單電機版續航為650km,雙電機版續航為620km,但充電時間卻沒有優勢,其電量從30%充至80%需要36分鐘。
此外,在純電架構平台下,後五連桿獨立懸架已經是當下的標配了,不過S7的前雙叉臂獨立懸架,在硬件上也確實到位,並且S7還做到了50:50的前後軸荷比,操控體驗會更好,但是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僅30.99萬元的頂配車型才配備,而作為對比,一口價24.59萬元的凱迪拉克CT5就配備了MRC主動電磁感應懸掛,而且還擁有mLSD機械式限滑差速器、Brembo高性能制動系統等配置。
就算是同為中型純電動SUV的極氪7X和阿維塔07,它們都搭載空氣懸架,而且車輛價格也相對便宜,同行的襯托,反而讓東風本田S7顯得有些不上不下。
車身安全用料方面,東風本田S7標配11個安全氣囊,車身高強度鋼佔比為68%,1500兆帕的熱成型鋼佔比25%,帶來了40000+N·m/deg的車身扭轉剛度。與此同時,東風本田S7的三元鋰電池採用了1.2萬噸一體式壓鑄全鋁外殼,減重的同時還能提升外殼強度,並且電池包還採用了15層物理防護,包含4層頂護,5層底護,6層側護以及還有2進2出冷卻循環的分體隔離式電池冷卻系統。
其實整體看下來,東風本田S7是一台認真的車,但同時也是一台沒有自身特色的電動汽車,讓人記不住它,儘管有些配置它堆得很滿,但是結合25.99-30.99萬元的售價,也談不上性價比。以25.99萬元的入門級車型為例,它擁有大空間、操控和安全,但是對比同行,難以形成優勢,舒適豪華配置還給得較為吝嗇;30.99萬元的頂配車型雖然將舒適豪華配置堆滿了,但這也進一步推高了它的售價。
當人人都有純電架構平台的時候,基於這個平台帶來的天然物理優勢就難以賣上價格。當高階智駕不能成為你的優勢的時候,不妨去做一台好開實用的電動汽車,通過設計巧思來降低成本,給到消費者一台實惠且與原來油車完全不一樣的駕控體驗,東風本田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