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普桑,相信很多80後、90後的車友都很熟悉。而關於老普桑的各種傳說經久不息,如它的空調可以噴雪花、它提速能力特彆強、它可以越野等等。實際上關於老普桑的很多傳說是真的,但提速確實不強。
老普桑的提速到底強不強?說到底當年老普桑的發動機也只有94匹馬力、150nm扭矩。它的01提速實測平均在13-15秒。這樣的提速能力與公路龜速三傑相比差異不大,甚至已經落後於如今的龜速三傑。那麼江湖上為何會有老普桑提速猛的傳說?
駕駛者感受到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響?
影響駕駛者對車速判斷的因素很多,如車身的動態、迎面吹來的風、視線的角度、噪音、離地高度等等。這些因素會讓駕駛者對車子速度的判斷發生改變,如即便高鐵時速拉到200公里以上,我們依然不會感覺快、甚至還沒有過去開着窗戶跑的綠皮車快(感官)。
卡丁車時速普遍在40km左右,但我們來卡丁車時會感覺非常快
筆者日用座駕是輛350匹馬力的6缸車,01提速在6.1秒左右(最好跑過5.7秒)。說實話全油門提速並不覺得多快。老婆有輛500多匹馬力的純電車,01隨意實測在4.5秒左右(沒有開深度運動模式),在車內其實也沒覺得有多快。讓筆者感官上最刺激的恰恰是卡丁車。
講真時速不到40km的卡丁車提速時所帶來的感受遠比300匹、500匹的家用車。也就是說筆者覺得卡丁車提速遠比500匹的電車更快,只是這可能么?很顯然從科學的角度上看卡丁車無論是極速、提速都不能與家用車相提並論,那為什麼開卡丁車時如飛一般的感覺?
駕駛者的感官受到了欺騙
人眼感受速度的快慢受角速度影響,如上圖所示在同樣的車速下沿着C路徑看,感受到的速度就會慢。而眼球如果沿着B路徑看,那麼感受到的速度就更快。簡單理解就是開車時往遠看感受到的車速就慢。而如果盯着地面看、那麼感受到的車速就快。
家用車底盤、車廂高度封裝,駕駛者根本看不到離車較近的位置,視線只能往前看、角度拉遠感官車速就會被放慢。而駕駛卡丁車則是可以看到離車很近的位置(地面),所以感官車速會很快。摩托車實際上也是這個道理,其次影響感官車速的是噪音。
無論卡丁車、還是摩托車對於噪音的控制基本都是0,駕駛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行駛時所帶來的各種噪音。而噪音也會干擾駕駛者對實際車速的判斷。如車速明明不快,但由於巨大的噪音導致駕駛者錯誤的覺得車速很快。
老普桑為什麼讓很多車友覺得提速飛快?
說到底也是一些因素干擾了我們的判斷,如機器蓋較高營造出坐姿很低的感覺,坐姿越低感官速度就越快。其次就是NVH很差,車子跑起來噪音極大帶來車速很快的錯覺。在其次就是後懸掛偏軟,猛給油提速時車頭抬起明顯。
再加上那個時代車身電子系統配備很少,大油門起步時重心後移壓後橋,車頭抬起時不能及時控制住前輪打滑。刺耳的燒胎聲同樣會帶給駕駛者血脈噴張的感受,而車頭明顯的抬起所帶來的感受時很刺激的。就像遊樂場里的VR太空艙僅僅是在那原地搖晃,就讓玩家感覺到極致的速度。所以老普桑提速快其實就是個偽命題,只是由於一系列因素欺騙了駕駛者的感官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