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下一步將針對性採取措施,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5年01月23日21:10:41 汽車 8673

新黃河客戶端北京1月21日電(記者王立奎)1月2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從萬輛級跨越到千萬輛級,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世界比重超六成,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具體到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的新成效可概括為“一個突破、三項提升”。

工信部:下一步將針對性採取措施,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 天天要聞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

“一個突破”,是指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台階,分別達到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的佔比達到40.9%,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三項提升”是指產品性能、產業體系、使用便利性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方面,車輛平均續航里程接近500公里,智能輔助駕駛、人機交互技術的快速進步讓開車變得更加輕鬆有趣,主動懸架、智慧燈光系統等配置從高檔車向大眾用車普及,新能源汽車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車“首選”。產業體系方面,建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整車、製造裝備等全鏈條、完備高效的產業體系,向全球供應了70%的電池材料、60%的動力電池。使用便利性方面,以充電服務為例,我國已建成充電樁1281.8萬個、換電站4443座,形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網絡,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實現量產應用。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國內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壁壘高企等新形勢新挑戰。”張雲明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性採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突破新體系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深化重點領域推廣應用。

三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優化“雙積分”管理政策,探索開展汽車碳排放、汽車動力蓄電池碳足跡管理,推動核算標準和結果的國際互認。

四是着力優化產業生態。研究開展整車企業集團化管理,支持優勢企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不斷優化產業生態。

記者:王立奎 編輯:俞丹 校對:湯琪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瘋狂踩剎車!本田宣布大幅度削減純電汽車費用! - 天天要聞

瘋狂踩剎車!本田宣布大幅度削減純電汽車費用!

在日系三強裡面,此前本田轉向全面純電的話語最為“擲地有聲”。本田原本提出了2030年銷售超過200萬輛純電動車。但在5月20日,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宣布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比預期要慢,巨額投資存在風險,因此表示要大幅減少3成電動車的投入,將投入資金
年輕人的第一台車,QQ冰淇凌比“套路禮物”更懂浪漫 - 天天要聞

年輕人的第一台車,QQ冰淇凌比“套路禮物”更懂浪漫

又到一年520,你還在為送什麼禮物頭疼嗎?口紅、香水、鮮花……這些“老三樣”雖然浪漫,但未免缺乏新意。今年,不妨用一場“硬核寵愛”顛覆傳統——1.69萬元起(包含國家汽車報廢補貼2萬元),把奇瑞QQ冰淇淋開回家!
東魁楊梅打假:染色和膨大劑痕迹識別指南 - 天天要聞

東魁楊梅打假:染色和膨大劑痕迹識別指南

夏天到了,楊梅又成了水果攤上的寵兒。尤其是東魁楊梅,個大、味甜、汁多,簡直是夏日裡的美味擔當。不過,最近我發現市場上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賣相,竟然給楊梅染色、使用膨大劑!這可真是太讓人氣憤了。
有望8月底上市 馬自達EZ-60小訂訂單已突破2萬台 - 天天要聞

有望8月底上市 馬自達EZ-60小訂訂單已突破2萬台

當工信部備案信息顯示"長安馬自達EZ-60"這個陌生車名時,多數人還沒意識到這個代號背後的戰略意義。截至5月16日的預訂數據揭示,這款尚未正式上市的車型已悄然收穫超過2萬個小訂訂單,在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的關鍵節點,這個數字值得深入解讀。
東南汽車城“劍指”千億級 - 天天要聞

東南汽車城“劍指”千億級

整車製造領域迎來產能爆髮式增長,年內實施96個重點項目東南汽車城“劍指”千億級東南汽車城全貌。近日,記者從閩侯青口汽車工業園區獲悉,近年來,東南汽車城整車製造領域迎來產能爆髮式增長。其中,龍頭企業之一的東南汽車月產量從4000台升至2.8萬
新能源車暗藏數據黑洞?1.7GB 隱私去向成謎 - 天天要聞

新能源車暗藏數據黑洞?1.7GB 隱私去向成謎

開車上路,本以為掌控着方向盤,卻沒想到可能在不知不覺中 “交出” 海量隱私!最近一項行業調查讓我驚掉下巴:每輛新能源車日均上傳 1.7GB 行駛數據,從上班路線到周末出遊軌跡,甚至連急加速、急剎車的習慣都被精準記錄。這些數據究竟流向何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