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車市回顧,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國車市發生了哪些大事?
眾多新能源車企公布2023年銷售成績;特斯拉在中國ota召回超160萬輛汽車;高合汽車闢謠已暫停全部工作;蔚來計劃在2024年新增布局1000座換電站;威馬汽車公告稱法院受理了威馬集團的預重整申請。
眾新能源車企公布2023年成績
2024年伊始,年初幾天,各家車企都公布了2023年新能源車型銷量。2023年對於主流新能源車企而言,是一個豐收年。新能源車企成績單出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是贏家,誰還要努力?
要說最大的贏家,自然是比亞迪。對比2022年的186萬輛,比亞迪再次突破,全年銷售3024417輛,同比增長61.9%。300萬的年銷量,同時也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數字。300萬輛不僅創下中國汽車的最高紀錄,也是1984年大眾進入中國開啟合資汽車模式以來,39年的歷史中,中國車企終於從合資品牌中奪回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冠寶座。
除了比亞迪,大部分主流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2023年成績都非常不錯,同比都有一定增量。其中,理想汽車在2023年12月突破了月銷5萬輛。
雖然特斯拉沒有公布2023年的成績,但可靠信息顯示特斯拉在2023年有着超過60萬的銷量。其實,從下一條特斯拉ota召回的信息,就不難看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交付量其實非常不錯。
特斯拉在中國ota召回超160萬輛汽車
1月5日消息,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於日前向市場監管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具體如下:
一、自即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22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16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s和model x電動汽車,共計7538輛。
二、自即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4年8月26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國產model 3、model y電動汽車,共計1610105輛。
如今,隨着ota升級也被納入召回的管理範圍。不少智能化更普及的車型,在彌補車輛安全隱患時,都可以採用ota升級的方式,這大大增加了ota功能的利用率。同時,大家也不要過多對“召回”談虎色變,消除車輛安全隱患對平時用車只有好處。
高合汽車闢謠“已暫停全部工作”
1月2日,2024年開工第一天,在其他新能源品牌還在晒成績的時候。新勢力品牌高合汽車對“暫停工作”的傳聞,以正式公文回應“運營一切正常”。在公告中,高合汽車表示“研發、生產、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
雖然高合汽車的回應很強硬,但也未打消外界對這家造車新勢力企業的熱議。“只能說不是100%暫停,青島研發搬到萊西是真的。”在某職場論壇上,一位汽車從業者這樣說道。“最近他們沒錢了是真的。”另一位網友爆料。
沒有公布2023年銷量的品牌,除了特斯拉這樣節奏慢的,或許還有像高合汽車這樣實在“拿不出手”的。在新能源汽車競爭將更加激烈的2024年,高合汽車又將何去何從?能否像當年的“蔚小理”一樣走出困境,就要看看高合汽車能否找到新的突破點。
蔚來計劃在2024年新增布局1000座換電站
1月5日,蔚來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增布局7681根充電樁,累計布局3594座充電站,21049根充電樁;全年新增1011座換電站,累計布局2316座換電站,服務超過3500萬次換電。
蔚來表示,2024年,中國市場將新增布局1000座換電站,20000根充電樁;到2024年底,累計建成超3310座換電站,超41000根充電樁。
除了已經建成的換電站,在2023年,蔚來汽車做的最重要的還是打開了換電的合作模式,換電站不再蔚來自己“獨享”。蔚來與長安汽車、吉利控股宣布開展換電合作,將在換電電池標準、換電技術、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及運營、換電車型研發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這樣一來,蔚來將有機會分攤更多的換電站成本,財務壓力也不再被高昂的換電站建設維護所拖累。所以,儘管蔚來2023年的銷量談不上漲勢明顯,但蔚來後續將路子走得更寬的機會更多了。
威馬汽車公告稱法院受理了預重整申請
1月3日,威馬汽車官方微博公告稱,根據威馬集團的申請,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馬集團的預重整申請。預重整期間,威馬集團已完成審計評估、債權申報、資產核查等工作,並與多個意向投資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有鑒於此,威馬集團於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預重整轉重整的申請。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書》送達威馬集團。
該公告稱,經過法定程序核實威馬集團的基本情況、資產和負債情況,意向戰略投資人普遍認為,儘管目前威馬集團正面臨流動性危機,但其在產品技術、產業鏈、市場運營和製造能力等方面,仍具備一定的價值和潛力。
並且,威馬集團在申請預重整之前和預重整期間,積極與利益相關方進行協商,並與國際國內意向戰略投資人進行商談,已經取得初步成果。預計在重整過程中,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支持,威馬集團產品結構將得以優化、業務模式將在轉型中升級,以期獲得恢復持續經營能力。此外,通過實施重整,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護各方的利益。
公告指出,經多方評估,威馬集團具備進行重整的價值,並且重整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威馬集團將積極配合管理人和法院的工作安排,努力走出困境,恢復經營能力,以更好地保護和實現廣大用戶、員工、股東、債權人等各方的合法權益。
雖然在公告中,威馬集團也不斷強調,會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支持,重整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汽車雖然並未公開最新的債務情況,但其實際負債情況或不容樂觀。據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營收分別達17.61億元、26.71億元、47.42億元;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高達174.35億元。
如此高的負債,以及近兩年新能源車企在底盤、電池、智駕等方面又“卷”向了一個新高度,車型平台老舊、研發脫節的威馬汽車,要克服的困難真的不只是“錢”這麼簡單了。
小米汽車忙着闢謠
2023年底,小米汽車進行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技術發布會,不過新車上市時間、價格都未公布。這些未知數,為小米帶來了眾多可“誤讀”的空間。自2024年初起,小米汽車一直忙於應對各種謠言和誤解,不斷進行闢謠和澄清。
先是小米公司發言人於1月2日澄清,網傳小米汽車產業鏈信息中至少有50%完全錯誤。1月5日,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稱:過去的兩天三次闢謠澄清小米汽車的價格p圖,今日終極闢謠,直到正式的小米汽車產品發布會結束前,所有帶有小米汽車版本和售價的信息、海報都是假的。
小米汽車作為目前最有熱度的新造車品牌之一,從籌備之初至今,就吸引着業界和愛好者們的關注。尤其是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之後,小米汽車的第一款車su7成為網絡熱門。熱門自然就會引來關注以及“蹭熱度”的人。在上市前的過程中,小米汽車可能還需要多次面對這樣的場景。
瀟湘晨報記者胡雄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