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日)一大早,東風汽車旗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嵐圖,便公布了10月份交付數據,成為了第一家交卷的車企。
不過,早交卷的,不等於就是好學生。數據顯示,嵐圖上個月共交付了2553台車,雖然標榜了自己已經“銷量實現五連漲”,但僅僅1.3%的環比增長率,讓人覺得多少是給自個兒臉上,強行貼金。要知道,哪怕是銷量基數大如比亞迪,Q3的月均環比增長率,也近15%,從6月份銷量的13.4萬,飆升到9月份的20.1萬台。而嵐圖這麼低的月銷量,就已經幾乎停滯不前了。
10月銷量中,嵐圖FREE車型共交付了1225輛,嵐圖夢想家交付1328輛。從去年8月,嵐圖品牌開始交付以來,過去15個月,累計交付22963台。這個銷量,還不及同為新品牌的問界,後者在最近的3個月,累計交付量近3萬台,二者可謂天差地別。
而作為嵐圖這份考卷的實際答題人,盧放肯定是要對目前的分數負責的。
3年前,43歲的盧放出任嵐圖品牌CEO一職,業界驚呼其幸運。作為一汽體系長大的“孩子”,曾任一汽大眾的產品設計師、一汽轎車股份項目部助理、一汽奔騰開發院管理部部長。在竺延風的賞識之下,跳級出任嵐圖CEO,這也是其第一次當一把手,一步登天。
然而,3年過去了,這種“幸運”卻再難以令人羨慕,以目前嵐圖品牌的銷量與處境,掌門人的寶座,如同武大爬牆頭,上也上不去,下又下不來,尷尬至極。也由於盧放更擅長戰略,缺乏實戰經驗,而被個別人私下戲稱為“紙上談兵家”。
其實嵐圖的如今局面,算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最初,嵐圖問世時,還是很驚艷的,去年12月份,月銷量便突破了3138台。然而好景不長,攢下來的“鐵粉”,一來數量有限,割了前三茬就後繼乏力了,二來,第一批的種子用戶形成的口碑,屬實也比較一般。
這讓此前喊出口號,號稱“焦慮留給自己,把零焦慮留給客戶”的盧放,確實開始焦慮了。作為東風幹部年輕化的踐行者,雖然有着新思維,但與蔚小理的大佬們,差距還是很清晰的——那就是沒有過成功經驗,這樣僅僅靠學習和模仿大IP,是需要很大的時間成本的,而在當下的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中,速度決定了一切。沒有豐富的品牌運營和公司管理經驗,也沒有大佬們出色的個人魅力,想帶動一個新的高端品牌,就顯得很吃力了。所以,嵐圖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表現,至今都沒有上到一個新台階。
無奈之下, 嵐圖寄望於“開盲盒”,不斷上市的新車型,希望能出現一個爆款。據資料顯示,目前嵐圖的第三款正式定名為“追光”的轎車,將在計劃近期開幕的廣州車展上,正式亮相。這意味着,其產品線,從SUV到MPV,再到轎車,已經初步成型。只是多少令人有些擔心的是,嵐圖夢想家上市後,嵐圖品牌的整體銷量並沒有提升,相較於高點時,嵐圖FREE的銷量下滑嚴重。現在兩款車的累計售賣量,也僅僅差不多是早前只有FREE一款車時候的銷量。所以,我們很難判斷,嵐圖新車型“追光”上市後,會不會吞噬前兩款車的嵐圖用戶存量,而不是有新的增量。
說來奇怪,從嵐圖品牌的整體產品規劃來說,能看出盧放對於市場和戰略的理解還是非常務實的,即覬覦了純電動汽車的未來,又結合了增程式市場需求的現實,按理說理想、問界,也都是這麼搞的,也都是SUV,可為何偏偏嵐圖做的不咋地呢?
有業內分析稱,主要還是在於營銷層面的不力。截至2022年10月31日,嵐圖品牌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85座城市,累計已開設168家門店,其中包括嵐圖空間125家,嵐圖交付服務中心43家。如果按照現有的月交付量2500台左右來計算,每門店月均僅15台,即兩天賣出去1台車……這效率有點一言難盡。
為了打破市場困局,盧放先後請走了原CBO雷新,請來了前歐拉的余飛和前一汽的劉展術,也開始着手於拓展歐洲的嵐圖市場,然而至少目前看來,品牌營銷層面,還沒有明顯的起色,也許需要時間繼續積累吧。只是何時怒放,在何人手裡怒放,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作者:李大齊,編輯:田淼,關注【車評網】,專註汽車行業深度報道。
特別聲明:本文僅授權與車評網簽約聯盟媒體轉載,其他未經允許不得侵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