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現在的網友是越來越懂行了,原來沒什麼人關注的車企財報數據,最近成了頭條上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長城汽車這種上演“反差”大戲的,似乎成為了流量中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汽車小編,這波熱度咱必須蹭一下呀!
為什麼說長城汽車的財報數據是有“反差”的呢?原因就是前段時間這位多少是被黑得有些慘烈了。什麼“銷量腰斬”、“新能源失速”、“產品線混亂”,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黑粉們涉及不到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拿出了第三季度車企中最亮眼的一份財報。
數據顯示,今年1-9月,長城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994.80億元,同比增長9.56%,凈利潤81.49億元,同比增長64.80%,經營業績增長顯著。這是因為,長城汽車旗下各品牌全面煥新,一直強勢賦能產品結構優化,加快向新能源轉型。1-9月,平均單車售價達到12.40萬元,同比增長20.72%,品牌價值持續提升;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佔比達14.56%。
看到這裡,其實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都有點一臉懵逼:不是說長城汽車賣得不好嗎?怎麼營收和凈利潤都這麼猛,比那些“賣得好”的車企還會賺錢?
其實,這個問題長城汽車自己的財報中已經給出了主要回答了,那就是銷量中的“質”這一部分的提升。不是銷量高就一定代表企業發展健康,只有靠品牌價值換來的利潤,才能真正實現長遠的發展,長城汽車就身體力行拿出了最好的證明,直白一點,就是同樣1萬輛的銷量數據,但是賣出去的是坦克300還是帝豪或者悅翔,那確實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過去的30年,長城汽車主線任務就是確保銷量增長的話,那麼如今的它已經率先跳出了這一“內卷”的怪圈。銷量固然重要,但是有質量的銷量更加重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長城汽車已經把車賣到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堅持推動全球化,且海外售價平均比國內同款車型要高出至少30%,譬如前段時間在巴黎車展上市的摩卡PHEV(Coffee01),起售價就達到了39萬元,這樣的戰略能夠執行下去,本身就已經比銷量的增長更能說明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