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故事,例如我國的航運建設、鐵路建設的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我國和印度的汽車保有量。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總數基本相當,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印度的汽車保有量,只有我國的13%左右,排名世界第11位,那麼,兩國的汽車總量,為何差距這麼大呢?
首先,我們聊聊汽車的歷史發展。眾所周知,汽車出現於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間,隨着內燃機的廣泛使用,汽車在德國、美國等國家遍地開發,出現了奔馳、福特、別克、雷諾等一系列品牌。但是在我國,此時正處於清朝統治的末期。由於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和積貧積弱,截至建國初期,我國還無法自己生產、設計各種類型的汽車。
在建國初期,我國使用的各種汽車,基本上來自於各個國家,清一色的進口產品。50年代中前期,隨着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我國開始了156個重要項目的建設工作,我國逐步擁有了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隨後,開始在各種蘇式車輛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完善和仿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卡車、吉普車和摩托車。
例如著名的解放牌卡車、北京212吉普車、長江750摩托車等等,請注意,在這一階段,普通人基本上沒有汽車。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人們的生活開始逐步富裕起來。尤其是進入2010年之後,我國汽車行業進入了井噴發展階段,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品牌、新車型。其中,一部分車型成為了經典車型。
隨着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購買汽車的需求逐步增加,我國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高。記得在作者讀書的時候,誰家有一輛桑塔納或者吉普,屬於標準的稀罕物。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擁有了私家車。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2.8億輛,位居世界第一。當然,我國人口眾多,在人均汽車數量上,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每百人擁有19.9輛汽車。
與之相比,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每百人的汽車保有量,都在60輛以上。其中,美國的汽車保有量為2.7億輛,排名世界第二位。每百人汽車保有量為81.3輛,換而言之,一個美國家庭基本上都是兩輛或者三輛汽車。在人均汽車保有量方面,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接下來,我們聊聊印度。印度的總人口與我國基本相當,有一些專家認為,印度的實際人口已經超過了我國。那麼,印度的汽車保有量水平如何呢?2020年,印度的汽車保有量為3615萬輛,只有我國的12.8%左右,不足13%。印度的人均汽車保有量更低,每百人的汽車保有量為2.7輛。
那麼,印度的汽車保有量為何這麼低呢?第一,自然是收入問題。2021年,印度全國每月平均工資為31900盧比,摺合2714元人民幣。請注意,很多汽車的售價都是固定的,在印度也是一個水平的價格。對於印度普通家庭來說,根據印度的平均工資水平,普通家庭購買汽車的難度很大。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家庭收入決定了生活質量。
其次,就是印度的基礎建設問題。在印度的各個邦,很多農村的道路都是土路或者半土路。在這樣的路況下,對於汽車的磨損非常嚴重。每逢印度的雨季,很多道路都是積水,而且坑坑窪窪,根本不適合汽車行駛。第三,印度的石油進口量有限。一個蘿蔔一個坑,對於普通印度家庭來說,汽車加油和保養,也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與汽車形成了鮮明對比,印度摩托車數量世界第一。根據計算,印度摩托車數量最少也在1.3億輛以上。基本上每個印度家庭,都擁有1輛或者2輛摩托車。對於印度普通家庭來說,摩托車的價格和通勤,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要。印度成為了世界摩托車的主要市場之一,每年的摩托車銷售量,基本上都在2000萬輛以上。
日本摩托車企業針對印度市場,甚至專門設計了一系列的車型。日本本田摩托佔了印度將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按照本田集團一位高層的說法:“現在全世界的摩托車廠家都轉向了印度市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市場,幾乎11個人有一台摩托車,今後5到10年,全部人口的7成,大約有10億人會購買摩托車。若是能夠取得印度市場的話,對於本田摩托車事業來講將會更進一步的發展。”
根據計算,預計到2025年印度摩托車市場規模將達424億美元,這可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根據一些留學生回憶,在印度城市的大街上,三輪或者兩輪摩托車日常普遍,屬於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與之相比,汽車和電動車的數量,相對少了很多。
關於印度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