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信法師
乘信法師,一個很普通的比丘尼法師,她個頭矮小,年過花甲,兩鬢斑白,二十年如一日修頭陀苦行,穿的百衲衣,吃的是殘湯剩水,拜山行腳,千里迢迢,刺血寫經,不惜性命。
這位內心堅定,充滿信仰,面容慈善,清凈、洒脫的法師就是華嚴寺住持——乘信法師。
1990年,乘信法師在長春興隆寺出家,她的出家因緣非常簡單,僅僅是因為師父的一句話:
“我年歲大了,寺院里人太少,你能出家照料我嗎?”
乘信法師當時四十多歲了,還沒建立家庭,也許是宿世佛緣深厚,看着她所敬仰的師父帶着哭腔的懇求,她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
當剪下三千煩惱絲,接受眾人叩拜的那一剎那,她百感交集:從此,她就是一位荷擔如來家業的比丘尼,自己能做到不為自己求安樂,只為眾生得離苦嗎?
她發願:求佛菩薩加持!她要苦行學道,真修實幹,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愛美的她,從穿上僧衣的那一天,她就脫去了自己喜愛的着裝,為了斷除貪慾、遠離對物質生活的執著,她堅持穿百衲衣,一年四季,不論酷暑嚴寒,她都穿在身上,這一穿,就穿了十幾年。
走在街上,路上不明就裡的行人把她當做討飯的“叫花子”,掩着鼻子,帶着嘲諷的神情匆匆而過。
百衲衣,又作“糞掃衣”。是指撿取俗人丟棄或散落在垃圾場及墓地等處的破衣碎布,經過洗滌、縫製而成的僧衣。
比丘穿糞掃衣,是佛陀讚許的修行方式。比丘以糞掃衣為袈裟,最為殊勝,最受尊重。
苦行學道 ,拜山行程三萬五千多公里,人稱“拜山師”
在樺甸,包括華嚴寺在家弟子,“拜山師”人盡皆知,而乘信法師的法號卻鮮為人知。
這是因為她以瘦弱的身軀,年逾半百的年紀,徒步朝拜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雪竇山、雞足山。
一路上三步一叩,風餐露宿,額頭反覆叩破了,結成了痂,手、腳都磨起一個個血泡,鞋子磨破了好多雙。
有些人不明白了:現在交通這麼發達,為什麼要用這麼原始的方式朝山拜佛呢?學佛的人難道不懂得享受,非要自虐嗎?
頭陀,譯為“抖擻”,即是打起精神,勇猛精進,頭陀即行苦行。
1998年,乘信法師在研讀《涅槃經》時,悟到真正的修行要實證、實修。
要在逆境中,艱難困苦環境下,歷事練心。
放下自己的貪慾心、虛榮心、瞋恨心、磨練自己,戰勝怯懦,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勇敢、堅強,無堅不摧、勇往直前。
乘信法師法師不顧自己年長體弱,謝絕了徒子、徒孫們的好心勸阻,義無反顧地出發,朝着心中的聖地,三步一叩地前行。
一路上,有時天氣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她們一天能走30多里,乘信法師在前面前行,她的弟子仁利等,挑着行李,緊隨在後,沿途信眾深為震撼,許多行人不斷加入朝山隊伍。
有時颳風下雨,電閃雷鳴,隨行居士都避雨去了,她們仍然頂風冒雨,不懼嚴寒,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前行、前行……
像高爾基《海燕》里的: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持“不捉金錢戒”的乘信法師身上不帶分文,沿途也不接受居士的金錢供養,她們日中一食,一天只接受一次食物供養。
為了不接受信眾金錢供養,她們選擇在晚上行進。
漆黑的小路上沒有行人,只有月光和依稀的星光。
她們她們迎着月光,不懼天黑,心中充滿了光明。有時,沒了食物,她們就餓着肚子一夜叩到天亮。
一路上,風餐露宿,風雨兼程,指甲蓋都磨掉了,鞋裡全是血水。有熱情的信眾禮拜供養,也有不解的人群冷言冷語,她們受過白眼,受過非議,受過驅逐,受過關押。
這一切,乘信法師都看得很淡,她的徒弟委屈地直抹眼淚,她卻笑着開導她們說:
“苦行朝山,哪有一帆風順的,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呀,古代大德高僧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興建寺廟,刺血寫經一千卷,虔誠之心感天動地
擁有四十多萬人口的樺甸市,還沒有一座寺院。
乘信法師當年到樺甸弘法的時候,都是早上一大早趕去,天黑又趕回來。
要是建座寺院就好了,當地的信眾就可以聽經聞法,精進修行,念佛求往生了。
一位叫王守敏的居士積極地籌劃建廟的事,通過她和眾居士的共同努力,興建佛教寺院的手續終於辦下來了,乘信法師於是來到樺甸平安村,開始着手興建華嚴寺。
她堅守自己的修行原則,不攀緣,不化緣。
平日總是念佛、誦經,做多說少。
寺廟處於初建階段,條件很艱苦, 她就住在潮濕的板棚內,冬天被子總是濕漉漉的,沒有菜吃,她就吃白菜幫子,腌制的鹹菜。
平時,事無巨細,事必躬親。
一方面接待城建管理人員,協調建寺事宜,一方面與政府劃地上的農戶溝通協商。
為了節省開支,乘信法師帶領眾多居士親自動手,大家挖腳基建大殿,砌牆建齋堂、寮房,擔水、和泥,齊心協力,幹得不亦樂乎。
冬天,地凍得僵硬,地上滿是小石塊,大家一邊挖,一邊撿,像是啄木鳥啄地,硬是一點點把地基挖好。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乘信法師艱苦建廟、真修實幹的德行感召來了十方信眾,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2004年春天,華嚴寺正式奠基,隨後不久投入建設。
正如乘信法師常說的:
“修寺院從來缺的都不會是錢,缺的是‘修',是修行。”
乘信法師一邊籌建華嚴寺,一邊刺血寫經。
她為了自已的血液寫出的血經更完美,提前吃了兩年不放一滴油和鹽的白水煮菜。
她用了十年時間,寫了一千多卷血經,這些血經耗費了法師畢生的心血,成為了華嚴寺的鎮寺之寶,現保存在華嚴寺的藏經閣中。
“念佛實在好處多,人人離苦得歡樂。”
乘信法師把這句話編成小調,一高興就滿院子轉悠,哼着小調。
苦修多年,她的心中已沒有什麼苦,任何艱難困苦都困不住她的心,她的心中充滿了快樂。
她雖然身着百衲衣,吃的是白菜、蘿蔔,可她臉上總是露出純凈的笑容。
她的德行感動人,她的笑容溫暖人,她的行為打動人。
人們讚譽:真正的修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