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 | 家長怎樣做到多思、少說、少做?

2020年11月21日11:52:03 育兒 1270

家有兒女 | 家長怎樣做到多思、少說、少做? - 天天要聞

家有兒女 | 家長怎樣做到多思、少說、少做? - 天天要聞

教育是慢的藝術,所有的成功都水到渠成。

——題記

“不暖不寒慢慢風”,意即春風慢慢吹來,不暖不寒,十分宜人。宋朝朱熹在《伊洛淵源錄》中記載:“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意思是說朱光庭在汝州聽程顥講學,聽了一個多月才回家。逢人便(誇老師的教育)說:“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最佳境界——像受到春風的吹拂一般,它的實質在於一個“慢”字。

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慢”教育的理解——多思、少說、少做。

多思,就是多反思、“慢”行動。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當孩子有了問題時,家長先不要急着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防止“快”而武斷。盧梭曾說:“輕率地對孩子們下斷語的人,往往是會判斷錯誤的!這種人反而比孩子們還更加幼稚。”倒不如“慢”下來反思,換位思考,做到心中有預案,再跟孩子一起討論,該怎麼改正錯誤。如果我們由於欠考慮而武斷地下定論,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那麼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會下降。俗話說“覆水難收”,孩子就變得不再信任我們了。當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時,父母就不會成為他自信的靠山和源泉,他會變得膽小,懼怕犯錯,從而懼怕接觸新事物。

所以,我們不要做一個武斷的家長,而應該做一個朋友式的家長。“朋”,表示“身體挨着身體”,讓孩子覺得和我們是平等的,在共同反思的氛圍里解決問題,孩子才會有反思的勇氣和改正錯誤的自豪感,而且對父母懷有強烈的信任感。這是良好教育的前提。

少說,就是少啰嗦、“慢”期待。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定的程序,他在某個年齡段該領悟什麼樣的問題,其實都是固定的,我們沒辦法強求。如果家長不斷地抱怨,只會毀了他,我們應該學會閉嘴。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的問題就喜歡喋喋不休,這其實是給孩子一種負面情緒的傳遞——我不行!抱怨多了,會使孩子變得自卑或者反抗(叛逆)。孩子的缺點會越來越明顯,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我們要“慢”期待,不急躁,冷靜地看待孩子的成長。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相向六月寒。”孩子是誇出來的,要正面地強化孩子,多讚揚他的優點,慢慢地期待,會猛然發現:孩子的缺點變少了。

少做,就是少代辦、“慢”陪伴。家長的急功近利,代辦包辦,短時間看是解決了問題,其實,只是解決了家長的問題,卻沒有讓孩子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學習中,要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獨立地完成作業。檢查作業時,發現錯誤的題目,不是簡單地代辦,直接改正。也不是直接講解,而應該讓孩子自己翻閱教材,翻看筆記,再消化老師上課講的例題,自主領悟。但是,我們可以智慧地代辦,比如錯題集的整理,不必讓孩子繁瑣地抄題目,家長可以把錯題拍下來,然後“剪切”圖片,“粘貼”在文檔中,最後打印出來,裝訂成錯題集。

有時候,關切是不問;有時候,不做比做什麼都強。我們可以在旁引導、鼓勁,慢慢地陪伴。

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說道:“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教育就應該是水到渠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永遠相信:孩子在和煦的“慢”春風環境中成長,會感覺到無比幸福,而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家有兒女 | 家長怎樣做到多思、少說、少做? - 天天要聞

本期主人公

家有兒女 | 家長怎樣做到多思、少說、少做? - 天天要聞

家長:丁曉春

學生:市實驗中學初一(21)班 丁安琪  

終審:趙小石  審稿:陳美林  編輯:梅子

您的建議,我的動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着...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着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
說透了人生的五句話,非常現實! - 天天要聞

說透了人生的五句話,非常現實!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終其一生,最後還是自己一個人。所謂的愛情會消失,孩子會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一切最終都會歸於平淡!
人遇不順時,多去這3個地方,會迎來好運(並非迷信) - 天天要聞

人遇不順時,多去這3個地方,會迎來好運(並非迷信)

人生之路,猶如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不順心的事總是如影隨形。而且,很多時候這些煩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能隨意向他人傾訴,以免將負能量傳遞出去。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自我排解,他們會選擇前往以下這三個地方,讓內心恢復平靜,重新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