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喊就喊,我不管。”
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提出這些要求的動機,如果只是想顯示自己或與其他同學攀比,家長就可以對孩子的要求進行“冷處理”。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對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給她幾天冷靜期,等他確定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再和他一起討論是否需要購買。
即使家長的觀點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他也不會再輕易向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了。
孩子:“媽媽,你給我買個新書包吧。”
媽媽:“不是剛買了書包嗎?怎麼又要買?”
孩子:
“我的書包不好,現在有一款新書包,能起到保健的功能,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都買了。
一個書包有多種功能,多好呀,你就給我買一個吧。”
……
面對孩子的嘮叨,媽媽不予理睬,繼續忙自己的家務。
看媽媽不為自己的要求所動,孩子大喊一聲:“我想要個新書包!”
可是,媽媽卻說:“想喊就喊吧,反正不買!”
孩子看到媽媽不理睬自己,只好作罷!
不可否認,案例中媽媽的做法是正確的!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輕易地滿足他,否則只會助長她的虛榮心,降低孩子對誘惑的抵抗力。
在育兒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可是不同的家長採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所產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家長屈服於孩子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發展成“給我東西”這種習慣。
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旦被拒絕,有些孩子就會大哭大鬧,這時家長完全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
那麼怎麼使用“冷處理”?
首先,簡單地說清楚你拒絕他的理由;
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對他的哭鬧行為不予理睬。
這樣,孩子就會從家長堅決的態度中了解到,哭鬧是沒有用的;
反之,如果孩子一哭鬧你就妥協,只會讓孩子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為所欲為、專橫跋扈,完全沒有自我控制能力。
他們不能忍受外來的任何約束,生活中經常會碰釘子、遭遇挫折,如果家長採用粗暴的教育手段,比如:“賞”她一巴掌、關她的“禁閉”
……
這樣不僅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
因此,怎麼樣拒絕女孩的不合理要求,就成了一門學問。
“冷處理”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原則問題,不能妥協
遇到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孩子放學的時候想去遊樂場玩,看到路邊可愛的小玩具想買一個。
這樣的小要求家長可以滿足孩子,同時可以提相應的條件。
比如:要求孩子玩耍完後,回到家要乖乖吃飯;買到玩具後,要認真做功課等。
但是,如果遇到原則性問題,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家長都要堅決拒絕。
如果孩子看到同學有平板電腦等貴重電子產品,自己也哭鬧着要買一個,這時家長就要對其進行嚴厲的教育,防止她形成攀比和從眾心理。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許多長輩對孩子寵愛有加,甚至可以說是“溺愛”,只要孩子想要的,他們就會無條件地滿足。
家長一定要杜絕這種做法,要給孩子設立一個“底線”,當孩子提出過分要求時,家長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冷處理”
如果孩子很固執,在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運用冷處理的方法,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當亂髮脾氣的女孩根本不存在。
等他自己覺得沒意思、達不到效果後,就會自己收場。
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購買該物品的動機。
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哭鬧,你就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得寸進尺,認為只要採取這種方法,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會助長她們的錯誤行為。
如果女孩提出的要求比較無理,家長只是一味地同意,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驕縱;可是,如果家長一味壓制,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如果不想答應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就要將理由跟她們說清楚。
如果孩子哭鬧不停,就等他哭鬧完了,再跟孩子說道理、講原因。
同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處理孩子的無理要求,也可以起到正確引導女孩的作用。
例如,如果孩子要吃巧克力,你卻說:“晚飯前不準吃任何東西”,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生氣。
如果家長說:“可以,飯後我會給你吃糖,現在咱們先吃一個蘋果吧”,這樣說會使女孩樂於接受。